第六篇 石頭至曹洞的禪師
石頭希遷(西元七○○──七九○年)
青原行思——石頭希遷
南嶽石頭希遷禪師,端州高要陳氏子,母初懷娠,不喜葷茹,師雖在孩提,不煩保母。既冠,然諾自許。(下略)(以上錄自《五燈會元》卷五「希遷」條,《卍續藏》一三八.一六一頁下)
其鄉洞䝤民,畏鬼神,多淫祀。率以牛酒,祚作聖望。遷輒往毀叢祠,奪牛而歸,歲盈數十,鄉老不能禁其理焉。
聞大鑒禪師(惠能)南來,學心相踵,遷乃直往大鑒,衎然持其手,且戲之曰︰「苟為我弟子,當肖遷。」逌爾而笑曰︰「諾。」既而靈機一發,廓若初霽。
自是,上下羅浮,往來三峽間,開元十六年(西元七二八年,師二十九歲)羅浮受具戒。是年歸就山,夢與大鑒同乘一龜,泳於深池,覺而占曰︰「龜是靈智也,池是性海也,吾與師,乘靈智遊性海久矣,又何夢邪?」
後聞廬陵清涼山思禪師,為曹溪補處,又攝衣從之。當時思公之門,學者麏至,及遷之來,乃曰︰「角雖多,一麟足矣。」(下略)(以上錄自《宋高僧傳》卷九,《大正藏》五十.七六三頁下―七六四頁上)
六祖將示滅,有沙彌希遷問曰︰「和尚百年後,希遷未審當依附何人?」祖曰︰「尋思去。」及祖順世,遷每於靜處端坐,寂若忘生。第一坐問曰︰「汝師已逝,空坐奚為?」遷曰︰「我稟遺誡,故尋思爾。」第一坐曰︰「汝有師兄,行思和尚,今住吉州,汝因緣在彼,師言甚直,汝自迷耳。」遷聞語便禮辭祖龕,直詣(青原山)靜居。(思)師問曰︰「子何方而來?」遷曰︰「曹谿。」師曰︰「將得什麼來?」曰︰「未到曹谿亦不失。」師曰︰「恁麼用去曹谿作什麼?」曰︰「若不到曹谿,爭知不失。」遷又問曰︰「曹谿大師還識和尚否?」師曰︰「汝今識吾否?」曰︰「識又爭能識得。」師曰︰「眾角雖多,一麟足矣。」(中略)
他日,(思)師復問遷︰「汝什麼處來?」曰︰「曹谿。」師乃舉拂子曰︰「曹谿還有這箇麼?」曰︰「非但曹谿,西天亦無。」師曰︰「子莫曾到西天否?」曰︰「若到即有也。」師曰︰「未在,更道。」曰︰「和尚也須道取一半,莫全靠學人。」師曰︰「不辭向汝道,恐已後無人承當。」(下略)(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五「行思」條,《大正藏》五十一.二四○頁上―中)
一日,(青)原問師曰︰「有人道,嶺南有消息。」師曰︰「有人不道嶺南有消息。」曰︰「若恁麼,大藏小藏從何而來?」師曰︰「盡從這裡去。」(青)原然之。
師於唐天寶(西元七四二年―七五六年)初,荐之衡山南寺,寺之東,有石狀如台,乃結庵其上,時號石頭和尚。師因看《肇論》,至「會萬物為己者,其唯聖人乎?」師乃拊几曰︰「聖人無己,靡所不己,法身無象,誰云自他?圓鑑靈照於其間,萬象體玄而自現。境智非一,孰云去來?至哉,斯語也。」遂掩卷。不覺寢夢,自身與六祖同乘一龜,游泳深池之內。覺而詳之,靈龜者智也,池者性海也︰「吾與祖師同乘靈智,遊性海矣。」遂著《參同契》。(下略)(以上錄自《五燈會元》卷五,《卍續藏》一三八.一六二頁上)
附錄:語錄摘要
(一)不論禪定
師一日上堂曰︰吾之法門,先佛傳授,不論禪定精進,唯達佛之知見,即心即佛。心佛眾生,菩提煩惱,名異體一。汝等當知,自己心靈,體離斷常,性非垢淨,湛然圓滿,凡聖齊同,應用無方,離心意識。三界六道,唯自心現,水月鏡像,豈有生滅?汝能知之,無所不備。(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十四,《大正藏》五十一.三○九頁中)
(二)語錄
1.門人道悟問︰「曹谿意旨誰人得?」師曰︰「會佛法人得。」曰︰「師還得否?」師曰︰「我不會佛法。」
2.僧問︰「如何是解脫?」師曰︰「誰縛汝?」又問︰「如何是淨土?」師曰︰「誰垢汝?」問︰「如何是涅槃?」師曰︰「誰將生死與汝?」
3.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問取露柱。」曰︰「學人不會。」師曰︰「我更不會。」
4.大顛問師︰「古人云︰道有道無是二謗,請師除。」師曰︰「一物亦無,除箇甚麼?」師卻問︰「併卻咽喉脣吻道將來。」顛曰︰「無遮箇。」師曰︰「若恁麼,即汝得入門。」
5.道悟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不得,不知。」悟曰︰「向上更有轉處也無?」師曰︰「長空不礙白雲飛。」
6.問︰「如何是禪?」師曰︰「碌塼。」
7.問︰「如何是道?」師曰︰「木頭。」(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十四,《大正藏》五十一.三○九頁中―下)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五篇 百丈、南泉及溈山門下|香嚴智閑(西元?──八九八年)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六篇 石頭至曹洞的禪師|天皇道悟(西元七四八──八○七年)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