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契此(西元?──九一六年)
傳承不詳
明州奉化縣布袋和尚者,未詳氏族。自稱名契此,形裁腲脮,蹙額皤腹,出語無定,寢臥隨處,常以杖荷一布囊,凡供身之具,盡貯囊中。入鄽肆聚落,見物則乞,或醯醢魚葅,才接入口,分少許,投囊中,時號長汀子布袋師也。嘗雪中臥,雪不沾身,人以此奇之,或就人乞其貨則售,示人吉凶,必應期無忒。(中略)
有一僧在師前行,師乃拊僧背一下,僧迴頭,師曰︰「乞我一文錢。」曰︰「道得即與汝一文。」師放下布囊,叉手而立。
白鹿和尚問︰「如何是布袋?」師便放下布袋。又問︰「如何是布袋下事?」師負之而去。
先保福和尚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放下布袋叉手。保福曰︰「為只如此,為更有向上事?」師負之而去。
師在街衢立,有僧問︰「和尚在遮裡作什麼?」師曰︰「等箇人。」曰︰「來也來也。」師曰︰「汝不是遮箇人。」曰︰「如何是遮箇人?」師曰︰「乞我一文錢。」
師有歌曰︰
「只箇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
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
騰騰自在無所為,閑閑究竟出家兒;
若覩目前真大道,不見纖毫也大奇。
萬法何殊心何異,何勞更用尋經義;
心王本自絕多知,智者只明無學地。
非聖非凡復若乎,不彊分別聖情孤;
無價心珠本圓淨,凡是異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無量清高稱道情;
攜錦若登故國路,莫愁諸處不聞聲。」
又有偈曰︰
「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遊;
青目覩人少,問路白雲頭。」
梁貞明二年(西元九一六年)丙子三月,師將示滅,於嶽林寺東廊下,端坐磐石,而說偈曰︰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
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偈畢,安然而化。其後,他州有人見師,亦負布袋而行,於是四眾競圖其像,今嶽林寺大殿東堂,全身見存。(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大正藏》五十一.四三四頁上―中)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七篇 德山至天童的禪師|玄沙師備(西元八三五──九○八年)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七篇 德山至天童的禪師|鏡清道怤(西元八六八──九三七年)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