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宏智正覺(西元一○九一──一一五七年)
洞山良价——雲居道膺——同安丕——同安志——梁山緣觀——大陽警玄——投子義青——芙蓉道楷——丹霞子淳——天童宏智正覺
明州天童宏智正覺禪師,隰州李氏子,母夢五台一僧解環與,環其右臂,乃孕,遂齋戒。及生,右臂特起若環狀。
七歲,日誦數千言。祖寂,父宗道,久參佛陀遜禪師,嘗指師,謂其父曰︰「此子道韻勝甚,非塵埃中人,苟出家,必為法器。」
十一,得度於淨明本宗,十四具戒,十八遊方。訣其祖曰︰「若不發明大事,誓不歸矣。」
及至汝州香山,(法)成枯木(也是芙蓉道楷法嗣)一見,深所器重。一日聞僧誦《蓮經》,至「父母所生眼,悉見三千界」,瞥然有省,即詣丈室,陳所悟,山指台上香合曰︰「裡面是甚麼物?」師曰︰「是甚麼心行?」山曰︰「汝悟處又作麼生?」師以手畫一圓相呈之,復拋向後。山曰︰「弄泥團漢,有什麼限?」師曰︰「錯。」山曰︰「別見人始得。」師應︰「喏喏。」
即造丹霞,霞問︰「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師曰︰「井底蝦蟆吞卻月,三更不借夜明簾。」霞曰︰「未在,更道。」師擬議,霞打一拂子曰︰「又道不借。」師言下釋然,遂作禮。霞曰︰「何不道取一句?」師曰︰「某甲今日失錢遭罪。」霞曰︰「未暇打得你,且去。」
霞領大洪,師掌牋記,後命首眾,得法者已數人。四年,過圓通,時真歇初住長蘆,遣僧邀至。(中略)懇求說法,居第一座。六年,出住泗州普照,次補太平、圓通、能仁,及長蘆、天童。(中略)師住持以來,受無貪而施無厭,歲艱食竭,已有及贍眾之餘,賴全活者數萬。日常過午不食。(下略)(以上錄自《五燈嚴統》卷十四,《卍續藏》一三九.六一三頁上―六一五頁上)
附錄:語錄摘要
(一)釋迦應現三種相
上堂︰「今日是釋迦老子降誕之辰,長蘆(時師住處)不解說禪,與諸人畫箇樣子︰祇如在摩耶胎時,作麼生?」以拂子畫此[○@●]相。曰︰「祇如以清淨水,浴金色身時,又作麼生?」復畫此[○@水]相。曰︰「祇如周行七步、目顧四方,指天指地,成道說法,神通變化,智慧辯才,四十九年,三百餘會,說青道黃,指東畫西,入般涅槃時,又作麼生?」乃畫此[○@十]相。復曰︰「若是具眼衲僧,必也相許,其或未然,一一歷過始得。」
(二)來與去
僧問︰「如何是向去底人?」師曰︰「白雲投壑盡,青嶂倚空高。」
曰︰「如何是卻來底人?」師曰︰「滿頭白髮離巖谷,半夜穿雲入市鄽。」
曰︰「如何是不來不去底人?」師曰︰「石女喚回三界夢,木人坐斷六門機。」
乃曰︰「句裡明宗則易,宗中辨的則難。」良久曰︰「還會麼?凍雞未報家林曉,隱隱行人過雪山。」(以上二則錄自《五燈嚴統》卷十四,《卍續藏》一三九.六一四頁上―下)
(三)大慧宗杲評介默照禪
以無言無說、良久默然,為空劫已前事。教人休去歇去,歇教如土木瓦石相似去。又怕人道,坐在黑山下鬼窟裡,隨後便引祖師語證據云︰了了常知故,言之不可及;歇得如土木瓦石相似時,不是冥然無知,直是惺惺歷歷,行住坐臥,時時管帶,但只如此修行,久久自契本心矣。(以上錄自《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十四,《大正藏》四十七.八六七頁中)
(四)自述默照禪
大休大歇底,口邊醭生,舌上草出,直下放教盡去。洗得淨潔,磨得精瑩,如秋在水,如月印空。恁麼湛湛明明,更須知有轉身路子。轉得身時,別無面孔教爾辨白。無辨白處,卻昧不得。箇是徹頂透底、窮根極源時節,千聖萬聖,無異蹊轍。妙在回途,借路著腳,明中有暗,用處無跡。百草頭,鬧市裡,飄飄揚身,堂堂運步,自然騎聲跨色,超聽越眺,恁麼混成,方是衲僧門下事。
心本絕緣,法本無說,佛佛祖祖不獲已,向第二義門,有問答機警。就其間,剔撥一等鈍漢。所以德山道︰「我宗無語句,亦無一法與人。」元是人人自到自肯,始有說話分。但直下排洗妄念塵垢,塵垢若淨,廓然瑩明,無涯畛,無中邊;圜混混,光皎皎,照徹十方,坐斷三際。一切因緣語言,到此著塵點不得。唯默默自知,靈靈獨耀,與聖無異,於凡不減。元只是舊家一段事,何曾有分外得底,喚作真實田地?恁麼證底漢,便能應萬機,入諸境,妙用靈通,自然無礙矣。(以上錄自《宏智禪師廣錄》卷六,《大正藏》四十八.七十八頁中)
(五)憑溫舒介紹正覺禪師
天童老人,蚤以英妙發聞漢東,道法寖盛於江淮,大被於吳越。經行所暨,都邑為傾。一時名勝之流,爭趨之,如不及也。建炎(西元一一二七—一一三○年)末,應緣補處太白之麓,海隅斗絕,結屋安禪,會學去來,常以千數。師方導眾以寂,兀如拈株,而屨滿戶外。不容終默,故當正座舉揚,或隨叩而酬以法要,或因理而畢其緒言。門人躡音,輒為紀錄,歲月未幾,溢于簡編。(下略)(以上錄自《宏智禪師廣錄》卷五〈天童覺和尚小參語錄序〉,《大正藏》四十八.五十七頁中)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七篇 德山至天童的禪師|永明延壽(西元九○四──九七五年)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