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八篇 臨濟至楊岐的禪師

聖嚴法師

第八篇 臨濟至楊岐的禪師

臨濟義玄(西元?──八六七年)

南嶽懷讓——馬祖道一——百丈懷海——黃檗希運——臨濟義玄

鎮州臨濟義玄禪師,曹州南華人也,姓邢氏。幼負出塵之志,及落髮進具,便慕禪宗。

初在黃檗,隨眾參侍,時堂中第一座,勉令問話,師乃問︰「如何是祖師西來的的意?」黃檗便打。如是三問三遭打,遂告辭第一座云︰「早承激勸問話,唯蒙和尚賜棒,所恨愚魯,且往諸方行腳去。」

上座遂告黃檗云︰「義玄雖是後生,卻甚奇特,來辭時,願和尚更垂提誘。」

來日,師辭黃檗,黃檗指往大愚。師遂參大愚。愚問曰︰「什麼處來?」曰︰「黃檗來。」愚曰︰「黃檗有何言教?」曰︰「義玄親問西來的的意,蒙和尚便打;如是三問,三轉被打,不知過在什麼處?」愚曰︰「黃檗恁麼老婆,為汝得徹困,猶覓過在。」師於是大悟云︰「佛法也無多子。」愚乃搊師衣領云︰「適來道我不會,而今又道無多子,是多少來,是多少來?」師向愚肋下打一拳,愚托開云︰「汝師黃檗,非干我事。」

師卻返黃檗,黃檗問云︰「汝迴太速生。」師云︰「只為老婆心切。」黃檗云︰「遮大愚老漢,待見與打一頓。」師云︰「說什麼待見,即今便打。」遂鼓黃檗一掌。黃檗哈哈大笑。

黃檗一日普請鋤薏穀次,師在後行。黃檗迴頭見師空手,乃問︰「钁頭在什麼處?」師云︰「有人將去了也。」黃檗云︰「近前來,共汝商量。」師近前叉手,黃檗竪起钁頭云︰「只這箇天下人拈掇不起,還有人拈掇得起麼?」師就手掣得,豎起云:「為什麼卻在義玄手裡?」黃檗云︰「今日自有人普請。」便歸院。

黃檗一日普請鋤茶園,黃檗後至。師問訊,按钁而立。黃檗曰︰「莫是困邪?」曰︰「才钁地,何言困。」黃檗舉拄杖便打,師接杖,推倒和尚。黃檗呼︰「維那!維那!拽起我來。」維那拽起曰︰「和尚爭容得這風漢?」黃檗卻打維那。師自钁地云︰「諸方即火葬,我遮裡活埋。」

師一日在黃檗僧堂裡睡,黃檗入來,以拄杖於床邊敲三下,師舉首,見是和尚,卻睡。黃檗打席三下,去上間,見第一座,黃檗曰︰「遮醉漢,豈不如下間禪客坐禪,汝只管????睡。」上座曰︰「遮老和尚患風邪?」黃檗打之。(中略)

師因半夏上黃檗山,見和尚看經,師曰︰「我將謂是箇人,元來是唵黑豆老和尚。」住數日乃辭去。黃檗曰︰「汝破夏來,不終夏去。」曰︰「某甲暫來,禮拜和尚。」黃檗遂打,趁令去。(中略)

師一日辭黃檗,黃檗曰︰「什麼處去?」曰︰「不是河南即河北去。」黃檗拈起拄杖便打,師捉住拄杖曰︰「遮老漢,莫盲枷瞎棒,已後錯打人。」黃檗喚︰「侍者,把將几案禪板來。」師曰︰「侍者,把將火來。」黃檗曰︰「不然,子但將去,已後坐斷天下人舌頭在。」師即便發去。(下略)(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十二,《大正藏》五十一.二九○頁上―下

附錄:語錄摘要

(一)不求佛果

道流,心法無形,通貫十方。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嗅香,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本是一精明,分為六和合。一心既無,隨處解脫。山僧與麼說,意在什麼處?祇為道流,一切馳求,心不能歇,上他古人閑機境。

道流,取山僧見處,坐斷報化佛頭。十地滿心猶如客作兒,等、妙二覺擔枷鎖漢,羅漢辟支猶如廁穢,菩提涅槃如繫驢橛。何以如此?祇為道流不達三祇劫空,所以有此障礙。若是真正道人,終不如是,但能隨緣消舊業,任運著衣裳,要行即行,要坐即坐,無一念心,希求佛果。緣何如此?古人云︰若欲作業求佛,佛是生死大兆。(以上錄自《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大正藏》四十七.四九七頁下

(二)六度萬行唯造業

爾諸方言道,有修有證,莫錯。設有修得者,皆是生死業。

爾言六度萬行齊修,我見皆是造業︰求佛求法,即是造地獄業;求菩薩亦是造業;看經看教亦是造業。

佛與祖師是無事人,所以有漏有為,無漏無為,為清淨業。

有一般瞎禿子,飽喫飯了,便坐禪觀行,把捉念漏,不令放起,厭喧求靜,是外道法。祖師云︰「爾若住心看靜,舉心外照,攝心內澄,凝心入定,如是之流,皆是造作。」

是爾如今與麼聽法底人,作麼生擬修他、證他、莊嚴他?渠且不是修底物,不是莊嚴得底物。若教他莊嚴,一切物即莊嚴得,爾且莫錯。(以上錄自《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大正藏》四十七.四九九頁中

(三)不勞分別取相

道流,真佛無形,真法無相。爾祇麼幻化上頭作模作樣?設求得者,皆是野狐精魅,並不是真佛,是外道見解。

夫如真學道人,並不取佛,不取菩薩、羅漢,不取三界殊勝。逈無獨脫,不與物拘;乾坤倒覆,我更不疑。十方諸佛現前,為一念心喜;三塗地獄頓現,無一念心怖。緣何如此?我見諸法空相,變即有,不變即無。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以夢幻空花,何勞把捉?唯有道流目前。現今聽法底人,入火不燒,入水不溺;入三塗地獄,如遊園觀;入餓鬼、畜生而不受報。緣何如此?無嫌底法,爾若愛聖憎凡,生死海裡沉浮,煩惱由心故有,無心煩惱何拘?

不勞分別取相,自然得道須臾。爾擬傍家波波地學得,於三祇劫中,終歸生死。不如無事,向叢林中、床角頭,交腳坐。(以上錄自《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大正藏》四十七.五○○頁上

(四)逢著便殺

道流,爾欲得如法見解,但莫受人惑。向裡向外,逢著便殺︰逢佛殺佛、逢祖殺祖、逢羅漢殺羅漢、逢父母殺父母、逢親眷殺親眷,始得解脫。不與物拘,透脫自在。

如諸方學道流,未有不依物出來底。山僧向此間,從頭打——手上出來手上打,口裡出來口裡打,眼裡出來眼裡打,未有一箇獨脫出來底,皆是上他古人閑機境。

山僧無一法與人,祇是治病解縛。爾諸方道流,試不依物出來,我要共爾商量。十年五歲,並無一人,皆是依草附葉、竹木精靈、野狐精魅,向一切糞塊上亂咬。瞎漢!枉消他十方信施,道我是出家兒。作如是見解,向爾道︰無佛無法,無修無證,祇與麼傍家擬求什麼物?瞎漢!頭上安頭,是爾欠少什麼?

道流,是爾目前用底,與祖佛不別,祇麼不信,便向外求?莫錯!向外無法,內亦不可得。爾取山僧口裡語,不如休歇無事去。

已起者莫續,未起者不要放起,便勝爾十年行腳。

約山僧見處,無如許多般,祇是平常著衣、喫飯,無事過時。(下略)(以上錄自《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大正藏》四十七.五○○頁中―下

(五)諸祖接人高峻.臨濟有著衣方便

道流,山僧佛法,的的相承。從麻谷和尚(寶徹,馬祖道一法嗣)、丹霞和尚(天然,石頭希遷法嗣)、道一和尚(南嶽懷讓法嗣)、廬山(歸宗智常禪師,馬祖道一法嗣)拽石頭和尚(希遷,青原行思法嗣),一路行遍天下,無人信得,盡皆起謗。

如道一和尚用處,純一無雜,學人三百、五百,盡皆不見他意。如廬山和尚,自在真正順逆用處,學人不測涯際,悉皆茫然。如丹霞和尚,翫珠隱顯,學人來者,皆悉被罵。如麻谷用處,苦如黃檗,近傍不得。如石鞏(慧藏,馬祖法嗣)處,向箭頭上覓人,來者皆懼。

如山僧今日用處,真正成壞,翫弄神變,入一切境,隨處無事,境不能換。但有來求者,我即便出看渠,渠不識我,我便著數般衣。學人生解,一向入我言句。苦哉,瞎禿子,無眼人,把我著底衣,認青黃赤白。我脫卻,入清淨境中,學人一見,便生忻欲;我又脫卻,學人失心,茫然狂走,言我無衣。我即向渠道,爾識我著衣底人否?忽爾回頭,認我了也。(下略)(以上錄自《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大正藏》四十七.五○一頁中―下

(六)遇著便打

臨濟見僧來,舉起拂子,僧禮拜,師便打。別僧來,師舉拂子,僧並不顧,師亦打。又一僧來參,師舉拂子,僧曰︰「謝和尚見示。」師亦打。(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大正藏》五十一.四三六頁中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七篇 德山至天童的禪師|天童宏智正覺(西元一○九一──一一五七年)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八篇 臨濟至楊岐的禪師|風穴延沼(西元八九六──九七三年)

返回目录

Newsletter Sign Up
X
Welcome to the ultimate guide for outfitting your culinary adventures! Dive into the section, your go-to resource for selecting the finest kitchen supplies and cooking tools to fuel your culinary creativity.
Email address
Newsletter Subscriptions
Subscribe Coupon or discount news
Subscribe news
Subscribe comments and messages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