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十篇
 明末以來的禪師|無異元來(西元一五七五──一六三○年)

聖嚴法師

無異元來(西元一五七五──一六三○年)

青原下三十五世

博山和尚者,舒城人也,諱大艤(中略),族姓沙,其父太公取姚氏,生和尚也,輒不得食酒肉乳和尚,否則不為食,越七月而母死(中略)。年十六,矢志出家,之金陵瓦棺寺,聽講《法華》,慨然曰︰「求之在我,豈可循文逐句哉?」遂去。之建武,禮五台通法師,薙髮受業,脩智者止觀之道。嘗露坐松下,不知晨夜,蚊蚋集軀,如唼槁木,內焉不知有血肉身心,外焉不見有山河大地也。如是五年,寒暑罔輟。已而詣超華山,從洪法師受比丘律。

是時壽昌(無明慧)經大師,方居峩峰,揚曹洞之法。和尚聞其名,往謁焉。見壽昌,荷鋤戴笠,狀類田父,輒心疑之,遂入閩光澤,居白雲峰三年,以所得著書,呈壽昌,壽昌以書報之,謂其非第一義,和尚始爽然自失也。遂焚香禮拜,毀其藁,不復示人,益潛心宗乘。閱船子藏身語,疑情頓發,至忘寢食。居歲餘,忽見趙州囑僧語,恍然有得。(下略)(以上錄自《無異元來禪師廣錄》卷三十五之「博山和尚傳」,《卍續藏》一二五.三八八頁上―下

……師更念︰船子在藥山之門,何以二十年始得?瞥地,疑情頓發,七聖皆迷。兀兀騰騰,五十旬有半。而於趙州有佛無佛機緣,如釋重負。

謁壽昌于寶方,多乎呈簡,曾不得其一頷,居再閱月,形色枯瘁,望之似木雞矣。從赴玉山,揚扢洞宗,時得印可。

昌問︰「佛印偈云︰『蟻子解尋腥處走,青蠅偏向臭邊飛』,君耶臣耶?」師云︰「臣邊事。」昌呵之曰︰「大有人咲汝在。」師云︰「前何以是,今何以非?」昌云︰「一非一切非矣。」

既達,辟人端居,食頃,聞護法神倒地,不覺心開,呈偈云︰

「玉山誘一言,心灰語路絕;幾多玄解會,如沸湯澆雪。

沒巴鼻金鍼,好因緣時節;梅蘃綻枯枝,桃花開九月。

觸目如休辨別,急水灘頭拋探篙,溺殺無限英雄客。」

昌曰︰「一到多門又到門,蓋解心絕矣,而命根未斷。」別居「宗乘堂」。又五十旬有半(朝夕不寐,一日如廁),覩登樹人而悟,乃徹源底也。趣謁寶方(壽昌),入門便拜,昌問︰「近日如何?」師曰︰「有個活路,不許人知。」昌云︰「因甚不許人知?」師曰︰「不知,不知。」昌舉「燒庵趁僧」話,問︰「婆子作麼生手眼?」師曰︰「黃金增色爾。」又舉僧問玄則禪師「龍吟霧起,虎嘯風生」公案,命頌之。師援筆立就曰︰

「殺活爭雄各有奇,模糊肉眼曷能知;

吐光不遂時流意,依舊春風逐馬蹄。」

昌笑云︰「子今日始知,吾不汝欺也。」師問︰「向後還有事也無?」昌云︰「老僧只知穿衣喫飯。」師曰︰「豈無方便?」昌云︰「子後得坐披衣,幸無籌策足矣。」因命秉拂。(下略)(以上錄自《無異元來禪師廣錄》卷三十五〈無異大師塔銘〉,《卍續藏》一二五.三九二頁下―三九三頁上

時和尚方二十七歲,聞鵝湖心大師,以雲棲宏大師神足,授律鵝湖,往受菩薩毘尼。(中略)至信州,初遊西巖,居四十餘日,嘗無所得,食則采野蔌為羹,怡然甚樂。既而,居祖印院者七月,乃遷博山,博山故韶國師道場,荒廢日久,(中略)和尚至,則誅茅為屋,僅足容????,而禪律並行。(下略)(以上錄自《無異元來禪師廣錄》卷三十五「博山和尚傳」,《卍續藏》一二五.三八九頁上―下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十篇
 明末以來的禪師|湛然圓澄(西元一五六一──一六二六年)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十篇
 明末以來的禪師|雲棲袾宏(西元一五三五──一六一五年)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