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十篇
 明末以來的禪師|紫柏真可(西元一五四三──一六○三年)

聖嚴法師

紫柏真可(西元一五四三──一六○三年)

傳承不詳

師諱真可,達觀其字也,晚自號紫柏。(中略)世家吳江之攤缺。沈姓(中略),師生有異徵,雄猛不可羈紲。稍長,志益大,飲酒恃氣,慕古遊俠之行。(中略)

年十七,辭親隻行,願立功名,塞上行,至郡城楓橋(中略),夜臥(寺),聞僧誦八十八佛名號,心忽開悅(中略),因禮覺為師。(中略)

年二十,從講師受具戒,掩關武塘景德寺三年。辭覺包腰參訪。聞僧誦張拙秀(唐石霜慶諸禪師的法嗣)偈至「斷除忘想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曰:「何不云︰『方病無』、『不是邪』?」僧哂之,師大疑。到處書二語于壁,迷悶至頭面俱腫。一日齋次忽悟,頭面立消,曰︰「使我在臨濟、德山座下,一掌便醒。」

自是氣宇凌鑠諸方矣。(中略)遊匡山,深究相宗精義。

已而遊五台,至峭壁空巖,有老宿孤坐,師作禮問︰「一念未生時如何?」宿竪一指。又問︰「既生後如何?」宿屐兩手。師於言下領旨。尋跡之,失其處。

至京師,參徧融大老,融問︰「何來?」曰︰「從江南來。」「來此何事?」曰︰「習講。」又問︰「習講何事?」曰︰「貫通經旨,代佛揚化。」融曰︰「能清淨說法乎?」曰︰「至今不染一塵。」融命師解直裰施旁僧,攬其裡曰︰「脫卻一層還一層也。」師笑頷之,遂留。(中略)

師見道法陵遲,五家綱宗墜地,以負荷大法為己事。倡刻《大藏》,廣其流布。日以《智證傳》(宋朝寂音尊者慧洪覺範所撰,存《卍續藏》一一一冊)一書,囑付傳習。或時教人,專持〈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師)謂此偈是去來諸佛心印,禪之真源,常言︰「吾持此二十餘年,已熟半句;熟兩句,死生無慮矣。」(中略)

師終身不受人祈請出世(住持道場),終師世,亦無敢開堂受請者。獨與憨山清公為友,嘗對談四十晝夜,不交睫。有志修國朝傳燈錄。與清公約,共住曹溪,開導法脈。(中略)

(嘉靖癸卯〔西元一六○三年〕六月十二日,因冤入獄受刑,)師聞之曰︰「世法如此,久住何為?」(中略)誦毗盧遮那佛數聲,閉目不語。(中略)啟手扶兩足跏趺以逝。(中略)世壽六十有一,法臘四十有奇。(下略)(以上錄自《紫柏尊者別集附錄》所附陸符撰〈傳略〉。《卍續藏》一二七.一四五頁上―一四八頁上

附錄:語錄摘要

(一)悟道歌

(前略)

人與物,殊階級,喜則揚聲悲則泣。莫言人貴物賤微,一念未生皆獨立。

性所變,乃為情,憎愛交加理不清。須知想念即本智,覓水離冰佛豈成。

臨濟棒,德山喝,馬面牛頭手段辣。士庶公侯隻眼看,是凡是聖從宰割。

這些子,真妙術,掃卻迷雲懸慧日。大家都在清光中,盲者依然黑漆漆。

再方便,開覺路,內外推尋心無住。無住之心物我同,熾然成異因喜怒。

喜怒起,初無性,離卻前塵沒把柄。

智者頓達能所空,迸出軒轅太古鏡;等閒用處辨妍媸,斷送瞿曇窮性命。

悟道易,難在人,人而果敢冬可春。孟宗哭竹笋為抽,蛇奴雖鈍亦登真。

滿天下,老和尚,一片舌頭橫贊謗;一千七百葛藤窩,都將截斷隨風颺。

喫飯穿衣誰不能?死生榮辱奚欣愴。荒墳見鬼不生疑,便是金毛師子樣。(以上錄自《紫柏尊者全集》卷二十九〈悟道歌〉,《卍續藏》一二七.八十五頁下―八十六頁下

(二)昏動、止觀、定慧

如摩訶比丘,蛇奴乞士,唯持「摩訶般若」一句,「苕箒」二字,尚記不全,皆生身得果。以其天資淳樸,一念萬年,神凝方寸,用志不分所致也。(中略)

若所持誦《禪宗永嘉集》,言略義要,此永嘉大師已驗之方,依之行持,必然出苦。(中略)

眾生日用,無往而非昏動;菩薩日用,無往而非止觀;諸佛日用,無往而非定慧。謂之三耶,則外昏動,本無止觀;外止觀,本無定慧。謂之一耶,則昏動不即止觀,止觀不即定慧。果一之耶?果三之耶?若於一三之間,未能判然了徹,豈唯《永嘉集》不能資汝出苦,一大藏教,亦皆長物矣,何況非法。

(三)收放心

能急於收放心,而不能知心之所在。心果能收乎?於此不能審究下落,則心終不能知矣。不先知其心,而欲收之,吾不知其所收者,果有心可收耶?無心可收耶?吾以是知,不先知心所在,而能收之者,盡世未有其方。(中略)大抵役名昧義之習不破,而精義入神之路塞矣。且心不可以有無求,又豈可以內外推乎?(下略)

(四)偷心不生

學道無他要,要在偷心不生。偷心不生,則古德機緣言句中,磕著撞著時,以宿善根力,大都悟入終易。如偷心不死,又無痛切精進之力,復遭差別因緣阻亂之,是皆多生惡習所致。

所謂「偷心」者,不惟凡情,即聖情不盡,亦謂偷心。汝忽觸病緣,善用之,即入道緣,不善用,即差別緣。(以上三則錄自《紫柏尊者全集》卷七,《卍續藏》一二六.七五一頁下七五二頁下七五三頁上―下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十篇
 明末以來的禪師|雲棲袾宏(西元一五三五──一六一五年)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十篇
 明末以來的禪師|憨山德清(西元一五四六──一六二三年)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