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十篇
 明末以來的禪師|太虛唯心(西元一八八九──一九四七年)

聖嚴法師

太虛唯心(西元一八八九──一九四七年)

太虛大師生於浙江省海寧州長安鎮,農工家世,初無異稟可資稱述。父呂公駿發,入贅於張公其仁家,其母即張公幼女,年僅十六而生大師。

大師二歲喪父,五歲,母再適李氏,大師依外祖母於邑之大隱庵。九歲隨外祖母朝安徽九華山,十歲隨遊普陀山,十三歲入長安鎮為百貨店學徒,是年生母張氏去世。十四歲始學為文,十六歲為慕仙佛神通而出家於蘇州木瀆滸墅鄉一小寺,並受具戒於寧波天童寺,戒壇諸大老見大師年少質美,咸以法器相許。十七歲聽受《法華經》,間閱《指月錄》《高僧傳》、王鳳洲《綱鑑》,始以禪錄中「話頭」默自參究。十八歲進受《楞嚴經》,兼習詩文。並初住禪堂,習為禪堂生活,一夕,入寄禪和尚丈室請益,問︰「如何是露地白牛?」和尚下座,扭住大師鼻孔,大聲斥問︰「是誰?」大師擺脫,禮拜而退,但非有省也。是年得讀《弘明集》《廣弘明集》、《法琳傳》等護教文獻。又與圓瑛宏悟(是年二十九歲,後為天童主席)結為盟友,圓瑛手書盟書有云︰「悟自投身法苑,訪道禪林,所見同袍如許,求其如弟之少年聰敏,有志進修者,亦罕逢其匹也。」

十九歲聽道階老講《楞嚴經》,閱《楞嚴蒙鈔》《楞嚴宗通》,愛不忍釋,又從道老受《相宗八要》《五教儀》。以圓瑛力助,修書介紹,並親自送大師至慈谿汶溪之西方寺閱《大藏經》。冬,大師閱《般若經》有省,如《自傳》云︰「積月餘,《大般若經》垂盡,身心漸漸凝定。一日,閱經次,忽然失卻身心世界,泯然空寂中,靈光湛湛,無數塵剎煥然炳現,如凌虛影像,明照無邊。座經數小時,如彈指頃;歷好多日,身心猶在輕清安悅中。」旋取閱《華嚴經》,恍然皆自心中現量境界。伸紙飛筆,隨意舒發,日數十紙,累千萬字。所有禪錄疑團,一概冰釋,心智透脫無滯。所學內學教義,世諦文字,悉能隨心活用。

二十六歲至普陀山掩關,印光大師來為封關。在關中,坐禪、禮佛、閱讀、寫作,日有常課。初溫習台賢禪淨諸撰集,尤留意《楞嚴》、《起信》。世學則新舊諸籍,每日旁及。

是年冬,其《自傳》云︰「每夜坐禪,專提昔在西方寺閱藏時悟境,作體空觀,漸能成片。一夜,在聞前寺開大靜的一聲鐘下,忽然心斷。心再覺,則音光明圓無際。從泯無內外能所中,漸現能所內外,遠近久暫,回復根身座舍的原狀。則心斷後已坐過一長夜;心再覺,係再聞前寺之晨鐘矣。心空際斷,心再覺,漸現身器,符《起信》、《楞嚴》所說。從茲,有一淨躶明覺的重心為本,逈不同以前但是空明幻影矣——。乃從《楞嚴》提唐以後的中國佛學綱要,而《楞嚴攝論》即成於此時。」

二十八歲時的大師,又有第三次悟境出現,《自傳》云︰「民五(西元一九一六年),曾於閱《述記》至釋『假智詮不得自相』一章,朗然玄悟,冥會諸法離言自相,真覺無量情器,一一塵根識法,皆別別徹見始終條理,精微嚴密,森然秩然,有萬非昔悟的空靈幻化堪及者。」

從此,真俗交徹,表現於理論之風格一變,幽思風發,妙義泉湧,萬非逞辯競筆者能及。(以上節錄自《太虛大師年譜》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十篇
 明末以來的禪師|玉林通琇(西元一六一四──一六七五年)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第十篇
 明末以來的禪師|虛雲德清(西元一八四○──一九五九年)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