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我不是禪師,也沒有準備做禪師,只是由於因緣的牽引,在一九七五年底到了美國之後,除了講說之外,有人希望我能教授一些修持的方法。在國內,所謂修行,大致不出乎持戒、持齋、持咒、念佛、讀誦經典及禮懺拜佛等,以求功德、求感應、求生西方為主旨。但在美國則多要求獲得親身體驗的實際利益,所以不是日本的禪,便是西藏的密,很少有人熱心於持戒及念佛。我本身於中國大陸的禪寺出家,卻以出生太晚,離開大陸之時,尚未具有住進名剎禪堂的資格;雖然直到我閉關六年出山為止,經常以打坐為日課,真正禪堂的生活規範,宴默與棒喝等的體驗,是在到日本留學之後。因此有人以為我所教授的是日本禪。
其實,我在美國所教,雖然名之為禪,既不是晚近中國禪林的模式,也不是現代日本禪宗的模式,我只是透過自己的經驗,將釋迦世尊以來的諸種鍛鍊身心的方法,加以層次化及合理化,使得有心學習的人,不論性別、年齡、教育程度,以及資稟的厚薄,均能獲得利益。經過四年的教學經驗,我這一套綜合性的修行方法,不但對於美國人有用,對中國人也一樣有用。可見人無分東西,法無分頓漸,根器無分利鈍,但看教的人和學的人是否用心而定。所以我在紐約自創禪中心,在臺灣北投的祖庭——文化館,也不斷地舉辦禪七。
我在國外教授佛教的修行方法,不能說是中國的禪,也不能說沒有中國禪的成分在內,基於調身、調息、調心的三原則,有用大小乘共通的各種觀行法,有用內外道通用的呼吸法,也用印度及中國的各種柔軟健身法。對於調心得力的人,便用中國禪宗參話頭的方法,以打破疑團,開佛知見。所以無論何人,只要真的有心學習,最高可以進入「無」的境界,其次可以得定,再次可得身心輕安,至少也能學會一套非常實用的健身方法。
但是,在此小冊之前,我僅寫過〈坐禪的功能〉及〈從小我到無我〉的兩篇文章,做為教授修行方法的輔助教材。本書則為將我授課的內容,做一個綱要性的介紹,讀者可從本書中明瞭佛教修行禪定方法的一個大概,至於進一步的修證工夫,當然不在文字,而在求得明師的指授之下的切實用功。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2 禪門驪珠集|校註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