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3 禪的體驗.禪的開示|第三篇 禪|禪病

聖嚴法師

禪病

通常人有對自己、別人、眾生和壽命四種錯誤的執著,而這四種相都源自於對「我」的執著。現在,我們以一個禪修者的觀點,經由不同的禪修階段來體驗這四相的存在。並試著了解一個禪的修行人,有這四相的執著時,會發生什麼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

這可分成三點來討論。第一點,我們來看看這四種錯誤觀念所造成的我執,是如何顯現在禪修者的行為上。第二點,我要告訴各位,一個有經驗的修行人其修行過程,和有助於他避免偏差的方法是什麼?而第三點,我們要大致說明禪修者在修行過程中應有的態度。

已經禪修多年,並且修行有成就的人或許認為自己已經達到了pure wisdom的程度,達到我執已破、入涅槃的境界。其實,一個人要是認為自己已經開悟了,一定是還沒有悟。這種人還有我執;有一個開悟的「我」,這是我執的明證。

悟不是目標、不是感覺,也不是可以達成的境界。悟如果是這些的話,就是有形有限,因此還是虛幻的。要是把悟看作目標,並有個「我」得到悟境的利益,那麼離智慧還很遠。

聽完我說的話,你或許會認為你懂。可是一個初學的人很難理解這些經驗所帶來的喜悅。假設經過長時間的修行之後,你體驗到「無我寂滅」的感覺,這時候,你的內心狂喜不禁,你可能會感嘆:「真的破我執,入涅槃了。」但是你果真進入涅槃了嗎?既然還有入涅槃的我存在,那麼最高的境界就還沒達到。但是這種體驗的震撼太大,連有經驗的修行人都可能受騙。

剛才說的這段話是第一個例子,說明錯誤的我執所產生的偏差。現在來看看第二個例子。

假設一個人修到我執、法執皆破的境界,他會感到完全放鬆、無拘無束、天人合一,而不在乎天己的關係,因為他的我執已經沒有了。他的境界不是喜悅,而是自在;他不會歡喜跳躍、大叫涅槃已成。但是不管修行人自己認為已經得到了什麼,這種情形還是有我執。

達到這種境界的人,一旦從境界中出來,他可能揚言他了解涅槃,他已經見到了佛的法身,他已經得到了究竟圓滿的智慧。如果你的靜坐工夫比不上他而反駁說:「少講廢話,你只是在鬼混。」他極可能辯贏你,因為這種修行人往往很執著他的成就;你不信他,他就會很懊惱。他可能會回答說:「你沒有過我這種經驗,所以你不懂。」

更糟的是,旁邊也許正好有人自認對涅槃的了解,以及自己的修行成就與經典所言完全吻合,從而肯定這位修行人的話。這個旁觀者可能會說,因為他也經歷過類似這個修行人的經驗,所以,他可以肯定這些經驗的正確性。第一個修行人聽了一定很高興,認為支持他的論調的人,才是真道友也。

據說入了涅槃就放得下,很自在。這位修行人聽到讚美就高興,被罵就懊惱,這算什麼自在?他的涅槃似乎大有問題。或許這位修行人聽到這個結論的時候會這樣回答:「我對褒貶的反應縱然不同,但這不是為了自己,既然我的我執已破,我實在一點都不在乎。不過,為了維護佛法的尊嚴,我譴責違反佛法的人、讚揚符合佛法的人。」

我們還能怎麼說?要評估這種人的成就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如果因為得了這種境界就認為:「哇噻!我已證涅槃、破我執、入佛智啦!」那麼他就沒有入涅槃。涅槃、輪迴、時間,都如夢般消失才是入涅槃;無樂無悲,心中定靜才是入涅槃。

說悟也是夢,或許聽起來很怪;了解輪迴也許比較簡單。但是要說兩個一樣是幻的話,那麼修行人所走的,無疑是一段無奈的歷程,因為他拚命地要擺脫一場夢,為的只是步入另一場夢。其實,悟本身不是夢,悟的概念、悟的成就才是真正的夢。所以輪迴中的眾生活在夢中,這個夢裡悟的觀念,事實上不過是一個執著的對象而已。一旦真正悟了,悟就不再是夢,悟就不再存在。真正開悟的時候,悟就消失了。

修行人就好比一個攀登琉璃山的人,山又陡又滑。登山的人打著赤腳,而更糟的是,滿山都上了油,所以他每次奮力爬上去就滑下來。

他鍥而不捨地爬,爬到筋疲力盡,倒下來睡。睡醒以後,山都不見了。他發現他所做的努力只不過是場夢,根本沒有必要爬,也沒有進步可得。但是在夢裡,確實有一座山,而修行人如果在夢中沒有盡力去做這不可能的事——爬上那座山——他就無法夢醒。

因此,修行佛法的時候,必須想辦法脫離輪迴證到涅槃(儘管這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兩個都是虛幻)。如果在修行過程中你體會到這種開悟的境界,要記住,這還是夢。

到目前為止,我們談到的是那些執著我的存在,自認已經開悟的人。我們的第三個例子,要檢討相反、但同樣是錯誤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的修行人說他對於褒貶、俗事,甚至自己的修行,都毫不動心,因為他了解沒有涅槃,也沒有一個可入涅槃的我,並且世界也只不過是毫無意義的夢幻泡影。這種觀點相當糟糕,而對修行人來說,可能比前面所說的兩種誤解還更危險。

在前兩種誤解的情境下,修行人死後也許可以到因修禪定而抵達的各層天去。但是第三種修行人的誤解卻引誘他停止修行。假使他繼續修行,也可能有福氣進入無色界。可是如果他認為一切都是假的,所以一切都不重要,而中止修行的話,死後就會墮入畜生道,無法進入天、人兩道。他的墮落是因為愚癡。

大家不要以為這三種誤解都是稀見少有的(精進的修行人很容易遇到上述的境界)。因此,你可以了解一個師父有多重要,他能引導學生避開這些陷阱。沒有這麼一位嚮導,修行人雖然自信修的是佛法,卻很容易走偏。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3 禪的體驗.禪的開示|第三篇 禪|公案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3 禪的體驗.禪的開示|第三篇 禪|拜師

返回目录

Newsletter Sign Up
X
Welcome to the ultimate guide for outfitting your culinary adventures! Dive into the section, your go-to resource for selecting the finest kitchen supplies and cooking tools to fuel your culinary creativity.
Email address
Newsletter Subscriptions
Subscribe Coupon or discount news
Subscribe news
Subscribe comments and messages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