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4 禪的生活|老鼠入牛角

聖嚴法師

老鼠入牛角

「老鼠入牛角」這句話,是宋朝的大慧宗杲禪師所講的。6

記得有一次,我從臺灣帶了一些士林的土產「有意落花生」回美國的禪中心,預備給美國朋友嘗嘗。先把花生放在我房間的壁櫥裡;結果老美還沒吃到,卻給老鼠捷足先登,吃得一地的花生、花生衣。我覺得好奇怪,我的房間從來沒有老鼠來過,老鼠從哪兒來的呢?後來在壁櫥裡的地板上發現有個小洞,老鼠想必是從那個洞進來的。我拿了一些石灰,想把這個洞堵起來,可是心想,如果把洞堵起來,老鼠不就被堵死了嗎?繼之又想,不對,老鼠一定另外還有通向屋外的路,否則牠是絕對到不了我房間的。狡兔有三窟,堵起一個洞口,牠仍然有活路。於是,我就把洞口堵住了。

還有一次,我走在街上,看見一隻老鼠也在街上走,牠走著、走著,走進陰溝洞裡去了,我就守在陰溝洞旁看牠什麼時候出來,嘿!牠再也不出來了。那條陰溝很長,不知道牠已經跑到哪裡去了。

總之,老鼠有牠的活路可走,不會走入死路。而在禪宗的語錄、公案裡,開示禪的訓練方法中,也有拿老鼠做譬喻的,例如「老鼠啃棺材」7

一、好好啃棺材

老鼠啃棺材做什麼?也許老鼠以為棺材裡頭藏了很多好吃的東西,所以牠兀自不停地啃,遇到有人或貓走近,牠就躲起來;過後,牠又跑出來,繼續啃棺材,啃到最後,終於啃出一個洞。棺木都很厚實,老鼠就有那股恆心及傻勁,把它啃出個洞來,也許裡頭沒有東西好吃,可是至少可以做牠的窩,人家要抓牠,牠可以往棺材裡躲。我們修行就要有「老鼠啃棺材」那種精神。

還有,如果老鼠老是在那裡啃啃啃,不休息;人來了,也不跑,牠大概不是累死,就是被打死。老鼠很機靈的,所以,人來的時候,牠就溜掉,累的時候,也會去休息。但是,在沒有把棺材啃穿一個洞之前,牠是不會罷休的。老鼠這種精神就好比愚公移山,一個修行人應該效法這種精神,找到一個方法,就要持之以恆地在那上面用功,用功累了,休息休息;被打擾了,沒關係,休息一會兒再來。如此,日積月累工夫自然純熟。

同樣地,我們做任何一件事,都可用上這個方法,就是要有信心、決心、恆心,不畏艱難險阻,不怕失敗挫折,勇往直前,最後一定會成功。就像老鼠啃棺材到最後,啃穿一個洞,棺材裡面是空的,什麼也沒有,那你是不是白白地辛苦了一場?不,你的時間沒有白費,經過這樣的磨鍊之後,毅力及耐力培養起來了,以後,遇到事情不灰心,也不退縮。

二、追、趕、跑、跳、碰

另一種修行方法稱為「老鼠出洞」,或稱「貓捉老鼠」,或稱「貓看老鼠」。這個修行方法專門用來對治我們的妄想心,也就是隨時、隨地留心它、注意它,就像貓捉老鼠,方法是貓,妄想是老鼠,我們有修行才知道我們的心是多麼飢渴,就像餓得發慌的老鼠,時時想到洞外去找東西吃,若有一隻盡責的貓,守在洞口,老鼠自然不敢出洞。

「老鼠出洞」的方法怎麼用?可畫個卡通圖做說明,我先畫個老鼠洞,洞裡有好多餓得發慌的老鼠;在洞的外面,再畫一隻毛茸茸的大貓蹲在那兒,虎視眈眈地瞪著洞口,雙方按兵不動,比賽看誰的耐力強。貓坐鎮在洞口,等老鼠出來,預備大快朵頤一番;老鼠也在等貓走開,伺機溜出來,找東西果腹。貓餓,老鼠也餓,雙方就僵在那兒。最後是誰勝利呢?你們想想看:貓聚精會神地注視著洞口,瞪著瞪著,時間一久,牠又餓又累,不知不覺眼皮闔上了,睡著了。洞內的老鼠看到貓睡著了,可樂壞了,還不趁著這大好時機溜出來!就有一隻老鼠輕手輕腳地溜出來,唯恐驚動了貓。貓也非弱者,牠很機警,耳朵更是靈敏,牠雖在酣睡中,知道老鼠跑出來了,霍地躍起欲攫住老鼠,老鼠拔腿就跑,貓追趕老鼠去了。貓離開洞,於是,一群老鼠嘰嘰吱吱,歡天喜地地跑出來。貓呢?正辛苦地追那第一隻老鼠,老鼠看到另外一個洞,鑽進去了。貓沒追到老鼠,垂頭喪氣,再回頭看原來那個洞,咦?怎麼老鼠通通跑出來了?由於牠忙著追老鼠,東奔西逐,追來追去,結果,一隻老鼠也沒抓到,貓空忙了一場。

三、隨緣了妄想

這種情況,就像修行調伏妄想一般,他在用功,曉得妄想要竄出來了,他努力地看住它,不准它出來,時間久了,用功累了,打起瞌睡……。「咦?剛才好像打了個瞌睡。」這一想就是一個妄念。「剛才究竟是在打瞌睡呢?還是在想些什麼?」那接著又是一個妄想。就這樣,妄想連續出現,這個時候怎麼辦?

貓要怎麼樣才能看住老鼠?這有方法的。貓守在洞口,等老鼠出來,貓的心情要放鬆,不要急躁,心想你出來也好,你不出來也好;你出來,我就逮住你,你跑掉了,我不追,放你一條生路,洞裡還有其他的老鼠,我要防著牠們,再有一隻老鼠出來,或許我就逮住了。我們修行要抱著這種態度,才有成功的希望。這就好比「百鳥在樹,不如一鳥在手」,你把手中的一隻鳥放掉,去抓樹上的一百隻鳥,結果,那一百隻鳥飛了,這下子連一隻也沒有了。修行就是這樣,既不能追逐妄念,也不貪多、貪進步;不可得隴望蜀,有一點進步,還希望進步得更多,結果,連原來的那一點進步也失掉。修行一定要紮實牢靠,以這樣的態度來修行,妄想心就會減少。不能緊緊張張的,要自然輕鬆,否則,神經一繃緊,就容易累,累了就想睡覺,還能做什麼?修行用功的時候,通常發生的情況,便是緊張、疲累、昏沉和散亂。

現在講「老鼠入牛角」,這是一個修行的方法。可以分作兩個層面來講:第一層面,不要鑽牛角尖,因為鑽牛角尖對一般人來說是條死路。第二層面,要鑽牛角尖,這是修行方法,是禪師要求禪眾修禪的一條活路。

四、鑽入牛角尖?

為什麼鑽牛角尖對一般人來說是一條死路?以人的生命來說,你我他也都在鑽牛角尖,人有生老病死,生命的終結就是死,誰能不死?可是人很愚癡,雖明知難逃一死,卻又掙脫不開名枷利鎖的束縛,不管年輕的、年老的,都憧憬著有個光耀的前途。

先說年輕的,他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奮鬥,終於擠進了權貴群中,最後所得的是在靈堂中懸掛的輓額及聯幛,最多再加上祭文、弔辭、墓碑與墓誌銘,這種身後的哀榮,便是他辛苦了一輩子的終結,可惜他卻無法親眼在生前看到。雖然如此,人都非走這一條路不可,這一條路不能說不好,只是在鑽牛角尖,因為前途本身就是牛角尖。那麼,如何才不鑽牛角尖呢?依據佛法是要我們腳踏實地、刻苦耐勞,如此可消業,且能使更多的人因為我們的努力而得到幸福,這是行菩薩道,而不是為了求名、求利、求前途。我們應該有崇高的生活目標,為眾生謀福利,為眾生解除痛苦,不想到個人的未來,不計榮辱,得失隨它。能有這樣的不執著心,你所造福於人的就多了,你的生活也必然愉悅自在了。所以,對一個修行人來講,他的生活態度是自然平常,順逆不拒,他不鑽牛角尖,他走的是平坦的陽關大道。

五、打得凡情死

第二層面,是要鑽牛角尖,那就是禪的修行方法。我所主持的禪七,有要求禪眾「大死一番」的話。所謂「大死一番」,就是死「偷心」。偷心是禪宗的專有名詞,怎麼偷?很簡單,就是閩南語「漏氣」的意思。偷心就是漏氣、洩氣,修行人不能洩氣,要一鼓作氣。譬如兩軍對陣,第一次鼓打下去,士兵們就要衝鋒陷陣,勇往直前,不能稍有停歇,不能回頭,不要考慮到死亡的危險及敗退時的狼狽境況。唯有置生死於度外,這一仗打下來才有勝利及生還的希望;如果是沒有鬥志的懦夫,大概在他還沒衝到敵人的陣地之前,就被自己的人踩死了。所以,置之死地而後生,是兵家所言無上法寶,而這「大死一番」的禪的修行,就是採用這種方法。不可假藉理由,原諒自己,或追求靠山,逃避苦難。我所編輯的《禪門修證指要》一書中,收有一篇戒顯禪師的《禪門鍛鍊說》,乃模仿《孫子》十三篇而寫;《孫子》十三篇是練兵的兵法,《禪門鍛鍊說》則是練禪的禪法。修行禪法就是「老鼠入牛角」,這在兵家叫「破釜沉舟」、「背水一戰」,讓士兵瀕臨絕路,不戰一定死,作戰還有活的希望;就是出絕招,以激勵士氣,喚起戰鬥意志。大慧宗杲禪師最善於用奇招來訓練禪眾,故在某一次禪期中,有五十三人參加修行,他使十三人開悟。

所謂「老鼠入牛角」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教人斷絕一切的妄想,不希望成佛,沒有佛可成;不希望開悟,沒有悟可開。正答、反答都是錯,不答更是錯。有消息是挨打,無消息也挨打,直將凡情思慮,逼向銀山鐵壁。四年前,在美國的禪七期中,我曾對一位叫Ernest Heau的禪眾用這種方法訓練過,那是他第一次參加我所主持的禪七。修行到第四天,他的心已相當調順,但尚無法引起疑情,他來見我,我就落井下石,狠狠地訶斥他不會用功,我即跟他說:「從此以後,若無消息不要再來見我。從此以後,什麼事也不要你做,好好地把你的疑情挖掘出來,抓住它!」本來他自以為修行修得很好,反而突然讓我潑了這麼桶冷水,頓時陷入一種無援的狀態。他在修行之中所依賴的是,遇到什麼問題,找師父替他解決,這下子師父不管他了,他好難過,他想:「師父是什麼意思?是不是叫我離開禪七?我究竟是回去呢?還是繼續打坐?」一位護七人員告訴他:「師父的意思很明白,他是要你好好用功,如果你沒有進步的話,就不要再見他了,因為要你好好用功,所以什麼事都不要你做。」他聽了還是很懊喪,他自忖道:「往後要是一點進步都沒有,怎麼辦?師父還是不睬我,那我以後就沒有師父了。」但等他一坐下去,他就下了決心:「反正沒有師父了,什麼師父!一點也不慈悲,我從此以後根本不要師父,我靠我自己,要發狠心用功。」當他發狠用功之後,到了第六天,發生了非常好的情況。

這就是用的「老鼠入牛角」的方法,我把老鼠往牛角裡面趕,趕到牛角尖裡頭,不僅讓牠沒有前路可走,連後路也給堵住,使牠無所憑靠和依賴,瀕臨絕地,逼牠自己從死路中尋出一條活路。

還有,你們知道阿難尊者怎麼開悟的嗎?阿難尊者在佛陀座下,沒有證阿羅漢果,因此,當佛陀要涅槃時,阿難就問佛陀:「世尊,我還沒有解脫,你老人家去了,我怎麼辦?」佛陀說:「我要涅槃了,要度的都已經度了,沒有度的,也已經種了得度的因緣。」佛陀把這個責任交給迦葉尊者。迦葉尊者對阿難很嚴厲,當佛陀涅槃後,要召集五百個大阿羅漢,來結集佛法的三藏,由於阿難能把佛陀一生四十九年所說的法,都記在腦子裡,結集聖典時自然少不了他,可是阿難那時沒解脫,大迦葉就說:「寧缺勿濫,阿難不是羅漢,不准他進來。」並以五罪訶責阿難。阿難在門口哭哭啼啼的,等著進去,有人為阿難向大迦葉講情,阿難也已當眾懺悔,大迦葉仍毫不通融,看到阿難進來,將他一把推出門外說:「你沒有資格進來,這裡是阿羅漢集會的地方。」阿難遭此打擊,心想:「佛不在了,迦葉尊者也不管我了,我沒有人可以靠了,我自己修行,我不找人了。」阿難便在這樣被逼向死角的情形下,退出大眾,一心禪思。當夜,臥未至枕,四果現前,開了大悟,得到解脫。迦葉尊者就是用「老鼠入牛角」的方法,使阿難開悟;如果迦葉尊者不這麼逼他,而是和顏悅色地慢慢教他要怎麼修,那阿難就會想:「佛陀涅槃也沒關係,大迦葉還在,他會幫我的忙。」如果這樣,阿難就不會那麼容易證得阿羅漢果了。

六、枯木逢春花又發

「老鼠入牛角」的意思就是大死一番,大死一番就是死「偷心」,主要是死「倚賴心」,有所依恃或有所假借,就是倚草附木,不能獨立,當然就無法見到清淨的自性了;必得把所有賴以為安全的屏障撤除,則通向解脫的活路自然現前。

如果處在「山窮水盡疑無路」時,你還要不要往前去?可是如果你不往前去,那「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便見不到,也體會不到了。如果你不灰心,雖然山窮水盡,你還是要往裡頭鑽,以根本不準備要活的心情,走進去再說。這一進去,哇!美麗的景致豁然呈現眼前,真是別有洞天,令人陶醉。若不是你冒險忘身去探幽訪勝,如何能見到這無限風光?

今天講的「老鼠入牛角」這個題目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是通佛法,一是禪法。對於一般人,當使用通佛法,不可以鑽牛角尖,應教他走陽關大道。所以對通常的人不要跟他講最上乘的禪法,否則會害了他。等他已進入佛門,已經開始修行,才可用上「老鼠入牛角」的禪法。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4 禪的生活|矛盾與統一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4 禪的生活|自力與他力——禪與淨土

返回目录

Newsletter Sign Up
X
Welcome to the ultimate guide for outfitting your culinary adventures! Dive into the section, your go-to resource for selecting the finest kitchen supplies and cooking tools to fuel your culinary creativity.
Email address
Newsletter Subscriptions
Subscribe Coupon or discount news
Subscribe news
Subscribe comments and messages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