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4 禪的生活|真與假

聖嚴法師

真與假

一、人生如戲?

有位太太跟先生吵架,到我這裡來訴苦了半天,聽她講完,我問她:「還有沒有?」

她想一想說:「師父啊!真要讓我講,三天三夜都說不完。倒了楣才嫁給他,到現在為止,沒有過一天好日子,老是折磨我!」

我說:「丈夫對妳好,應該覺得安慰;丈夫對妳不好,妳自己應該檢討!」

她很奇怪:「師父你不安慰我,怎麼反而說我不好?你怎麼知道我不好?」

我說:「如果妳自己尊重自己,也尊重對方的話,他也會一樣尊重妳。假如妳非常正直、善良,妳講的話、所做的事都是為了他,為家庭好;他知道妳的心裡有他,他一定感激妳、愛妳、敬妳。女人要被愛很容易,要能被愛又被尊敬,相當不容易。如果這樣的話,再怎麼他也會為妳留點情面,會顧慮到妳,做錯事內心有種歉疚感,會有作賊心虛的畏懼。」

她聽了半天:「那我該怎麼辦呢?」

「妳應該好好地對待他,但心裡不要認真,當作演戲。妳看戲台上演的是夫妻,到了後台又變了身分,有的是小姐,有的是人家的太太或先生。夫妻是多生結的緣,應該互相珍惜。從時間上來講,夫妻一場,也是一場戲、一場夢;結了婚,生下小孩,孩子長大了,自己也漸漸老了,不是丈夫先死,就是自己先死,一段緣分盡了,也就分開了。雖然是假戲,要認真地演,要假戲真做。我們看戲,總是欣賞演得好、又演得逼真的演員;夫妻雙方都演得認真的,大部分恩愛美滿,有的死了還沒有結束,所謂『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生同羅帳,死同穴。』希望來世再成為夫妻,這種戲算是演成功了。不要演得苦兮兮的,心不甘情不願地,不怪自己沒認真,還埋怨對方,時時吵架,甚至打架,多麼可憐!」

她聽了很高興地回去了。過了一陣子,她又來了:「師父,我聽了你的話,真真假假,頭先很好,後來又不行了,怎麼搞的?有這樣一個丈夫,我究竟要受罪到哪一天為止!」

我告訴她:「除非妳不結婚,既然結了婚,就有責任演好這場戲,要承擔自己扮演的角色。先生演得好不好是他的事,妳演真了的話,他也不敢不真。妳大概認真演了幾天,又原形畢露,心裡老是埋怨、討厭,想想不服氣,覺得划不來。老是想:憑什麼要我侍候他?妳覺得煩、討厭,他當然也討厭妳,當然又會吵架啦。」

過了兩天,她又來了,我只有這樣說了:「要認命!嫁雞隨雞飛,嫁狗跟狗跑,也是妳自己結下的緣。能成夫妻,大多是由於過去世的恩怨宿緣而來,所以要有勇氣承擔一切結果,不要輕言離婚。離婚對誰都不好,一般說來好像是女人吃虧,其實對男的也不利,最倒楣、最吃虧的是孩子。」最近,這位太太已用盡其在我的態度,過著愉快的生活。夫妻是一場戲,兒女呢?妳大概會想兒女是我自己生的,是我一手帶大的,當然是真的。如果說丈夫是假的,兒女也是假的,兒女只是借妳的肚子出來而已。孩子小,跟前跟後喊媽媽,好像是妳的;漸漸長大,讀書做事,在身邊的時間不多了,愈大愈有自己的主張,愈不聽話,已經逐漸不是妳的;娶了太太,或者變成別人太太的,更不是妳的。人生的旅程之中,沒有一樣東西是真的、是妳的。

二、劉姥姥進大觀園?

有的人看過《紅樓夢》,這本書就是許多人合演了一場熱鬧的戲。賈府有賈父、賈母、賈寶玉,為什麼不姓甄,要姓賈?「賈」、「假」諧音,通通是假的,是虛幻不實的東西。大觀園在哪裡?是哪一家的?賈府是假的,大觀園當然也是假的!大觀園雖然是假的,劉姥姥只是《紅樓夢》裡的人物,但劉姥姥到處都有。你我他也是劉姥姥,相信不相信?劉姥姥進了假的大觀園,當作真的,東摸摸、西看看,愛不釋手,不知道怎麼出來?你我他也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出不來一樣,進入一個充滿了色、聲、香、味、觸,財、色、名、食、睡等的五欲世界,也出不來了。

平常我們所接觸到的世界,是虛妄不實的、是假的。老子講:「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19因為你看到顏色,所以你沒有真的看到;因為你聽到聲音,所以沒有真的聽到;因為你嘗到五味,所以你沒有真的嘗到。站在你們面前講台上的是什麼?有人想,這是聖嚴法師;有的人說,是一個和尚;有的人講,是一個人。不論你講什麼,都不是真的,因為你們所看到的,是從我的皮膚上、頭髮上、衣服上反射出來的光、色,是個光影,一個幻影;而真正的我這個人,你們實在沒有辦法看到的;如果你真能看到我這個人,眼睛已經瞎掉了,因為我到你的眼睛裡頭去了!

同樣地,我的嘴巴在講話,你聽到了,你的耳朵會聾,耳朵接觸到的只是聲波在震盪。禪七時,我教人聽聲音的方法,不要用差別心或分別心聽,只是專心一意,完全平等地聽,所有的聲音都聽。在同一個時間裡聽所有的聲音,而不是去分別哪一個聲音是什麼?你能夠聽到多遠就聽多遠,你能聽到多少聲音就聽多少。平常在我們為了要聽某一種聲音時,其他的聲音就聽不到了。當我們不準備聽任何一個聲音,而耳朵靜靜地聽,這樣子可以聽到平常聽不到的聲音,而且所能聽得到的距離和範圍將會更遠、更廣,這是修行打坐時用來聽聲音的方法。分別心愈少,聽到的就愈近乎真實;否則,離真實就愈遠。還有在室外經行時,我教人用眼睛看,盡量地看,不用頭腦,不起任何念頭,只是好好地看,仔細地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看。就這樣,平常看不到的東西,你看到了,平常看到的顏色,結果不是那個顏色。平常認為有好、有壞、有美、有醜的,現在不一樣了,看到世界上的任何一樣東西,聽到世界上的任何一種聲音,沒有不可愛的了。

究竟哪個真?哪個假?平常看的是真的呢?平常聽的是真的呢?還是不用分別心來聽到的是真的?究竟哪一個是真的呢?告訴你,沒有真的真,也沒有假的假!不用說,加上了經驗及認識的主觀意識,任何所見所聞,便不是真;正像被風吹動時的水面所反映的任何影像,都不會與原物形象一樣。不過,積非成是,雖然是假的,大家都是這樣子,因此也就有了以假為真的標準。這個標準是一種假定,是由多數人同意的,或由少數人指定的,所以會因時、因地、因人而有不同的標準;既有不同的標準,便不能稱為真理。那麼,這世界上有沒有「真」這樣東西?我說沒有,事實上,也唯有想到這個世界上沒有「真」這樣東西,你才能活得灑脫自在,過得優哉游哉!如果你認為一切是真的,你會放不下,而患得患失,苦惱無邊!

三、當作假的看,當成真的做

有一位近代的名人,他的太太跟一位洋人到香港同居,朋友安慰他,他卻一點都不難過,反而說:「這有什麼不對,既然有人看上她,就表示我當初的眼光沒有錯,我覺得好的,人家也覺得好。」這位仁兄真是看得開,結果他太太跟洋人同居一段時間後,倦鳥知返,又回來了。他很高興,接風款待她,人家問他:「為什麼你太太回來,你要替她接風?」他回答得很妙:「是我的太太呀!她出去了一段時間又回來了,是我的太太就是我的。這表示我才是她終身相愛的好丈夫,我怎麼能夠不高興。」此公雖然是個基督徒,但是佛書看得多,懂得真假的道理,所以看得開,也放得下煩惱。

若以得失心和執著心做任何事,便不會成功,事情做不大,也做不好。例如大家都有考試經驗,當進入考場,拿著卷子時,假使心裡緊張、著急、怕考不取,第一個題目還沒答完,就顧慮到第二、第三個題目是不是懂;看到有的不懂,就非常洩氣,覺得一定考不好。這是太當真、得失心太重的緣故。因此老師常常告訴學生,考試時不要緊張,應放鬆心情。若會考試的人,一定不會患得患失,考得取最好,考不上也沒關係;考上第一志願固然好,考到最後一個志願也沒什麼不好。人生如夢、如戲,要把它當作假的看,之後,再把它當真的做。以這樣的心態好好地準備考試,你會減輕了心理的壓力,且考得會比緊張狀態所得的成績要高。

就我個人而言,在我四十五歲那年得到博士學位以前,我是學生;得到學位以後,我便和我的教授平等了,我稱他們為博士,他們也稱我為博士。有人年輕時就拿到博士學位,有的人到了晚年才拿到,這兩者是不是不同的名詞呢?不!完全一樣,所以早一點、遲一點沒有關係。何況這是一個符號,是一個假相、假名,有了它當然有某些用處,沒有它,你同樣有你的用處;如果說得不到它,就無顏見江東父老的話,從佛法的立場看,便是愚癡漢的行為了。

四、參禪會開悟?

以修行來說,太認真的人修觀不得定,修禪不開悟。禪七我教人用數息觀數呼吸,數呼吸要數到數目字都忘掉。怎樣才能夠把數目字忘掉呢?要一個數目、一個數目地數,數目與數目的中間沒有妄念插進去,是第一步;再數到沒有數目,也把數目忘掉了,這是第二步。有的人聽了,就拚命認真地數:「一、二、三、四、五……。」數得很快,希望數目與數目間沒有妄想,一口氣數上幾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又快又急,這樣的數法,幾乎要把心都數出嘴巴來,結果是氣結胸悶,妄想雖然少了,卻不會入定。多半的人,這樣一來,弄得神經緊張,身體僵硬,然後僵硬一下之後再放鬆。這樣第一次、第二次,也許是舒服的,可是幾次以後,你的身體會很難過,而感到厭煩了。又打七時,當我講到某某人表現得很好,目的在於鼓勵大家好好用功。但就有人想:「我是不是能夠到這樣的程度?」或是想:「我打坐很久了,佛學知識豐富,禪的公案也懂得不少,假使我不及他,多沒面子!」如果有這樣的著急心、比較心、勝負心的人,永遠開不了悟。我們要以無所為的心,精進用功才對。

一般都說,參禪會開悟,是真?是假?這實在難以說明。未悟的人,精進的最大條件是無所得心的把持。未悟之前,悟是有的;悟後是已去了執著心,自然也沒悟境可以執著。因此有的人,在佛法中得了一個入處時,首先會感謝三寶,可是又會覺得上師父的當,而說師父是大騙子,騙得他好苦,而不服氣!為什麼呢?他聽了我的話,相信有悟可開,結果發現我在騙人,因為不僅世間萬象是假的,就連開悟也是假的,正所謂:「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20這個叫作「佛法」的,乃是方便法,也就是假法;正如看到小孩在哭,拿一片樹葉,在他面前搖晃一會兒,小孩子一看,覺得好玩,便轉移了注意力,不再哭了。所以拿樹葉的目的是在哄小孩不哭,當小孩不哭後,樹葉也沒有用了,這叫作「黃葉止啼」!

五、不是冤家不聚頭?

我講《維摩經》時,說到佛法最偉大的地方,就是不覺得有什麼好偉大的;佛法最高深的真理,便是沒有一個最後的、絕對的真理。也許有人認為最高的真理,大概是稱為佛性、真如、實相等的東西,其實都不對;最真實究竟處,連佛都沒有,哪裡還有佛性、真如的撈什子!我們用語言、文字及思想的符號,所表達推測的任何實質的東西,都是畫中的山水、水中的月亮,別讓人騙了。不過,為了接引人來信佛、修行菩薩道,甚至說最後會成佛。這話是對的,佛是有的,我們這個世界上就有釋迦牟尼世尊成了佛,只是到了釋迦牟尼佛的程度,他就不會執著有一個固定的東西叫作佛。雖然釋迦牟尼佛也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正因為佛沒有執著,無我大悲,任運化現,度盡一切眾生,而未嘗以為有一眾生被度,所以天上、天下沒有比佛更尊貴的人。至於真假問題,對佛而言,已無絕對和對待的問題,所以也無真假問題;以假為真是凡夫,去假存真是小乘,真假不二是菩薩,無真無假則是佛。

凡夫因為「以假為真」,所以大家為了假的名利、地位以及見解而爭,基督教就常常說他們的神才是最高的真理、道路、生命。我寫了一本書叫《基督教之研究》,不是爭論,只是介紹基督教,讓基督教徒們看的。有一位法師,把書中的一章抽印了好幾萬分冊,送到各處基督教的教堂及教徒手中。結果,有牧師、基督徒寫信來給我,有的親自找上門來,要同我辯論。

遇到這種情形,我只有先說:「你對!你贏!」

他們很奇怪了:「我們還沒辯論,你就認輸了?那你承認是錯的囉?」

我回答他:「我沒說我輸啊!我也沒說我是錯的,是你要贏,是你覺得你是對的!就讓你贏!就讓你對好了!」因為爭論實在沒有必要,人各有其所好,也各有其偏見,各適其所適、是其所是、執其所執,所以有爭論。佛教既破執,何必爭論?雖然凡夫以假為真,致有種種煩惱產生;但在凡夫的生活中,仍然要以凡夫的立場辨別真假,若凡夫也說世界上無真無假,那就糟了!做媽媽的不是媽媽,做兒子的不是兒子,那會形成母不慈、子不孝、兄不友、弟不恭,乃至長幼無序、上下無分、男女無別,這豈不是天下大亂。人生如戲、如夢,所以是假;但在戲裡,父母是父母,兒女是兒女,丈夫是丈夫,妻子是妻子,分分明明,真真實實。你要把你這個角色盡責地演好,因為,因緣和合而成的世間相雖然是假,然所做的種種業因,必將有其業果,在等著我們去接受。

到了菩薩階位時,了解所有的現象都是因緣和合,而臨時形成的;以前不是這個場面,未來也不是這個場面,只是現在暫時是這個場面而已,所以是假的。由於我們過去的業力所感,我們造了什麼樣的業,便結什麼樣的果,因為我們聚在一起而有這樣的場面。所以我勸那位太太要認命,要承受果報,最初因為喜歡他,嫁給了他,不認命怎麼辦?在假的之中要認真地做,在認真做的時候把它當假的看,這樣子,你心裡頭便不會有那麼多的煩惱了。

還有,若無恩怨便不成眷屬,既成眷屬,不是你欠他,就是他欠你;或者你也欠他,他也欠你,所以成為父母、夫妻、兒女等關係。但多是既有恩、也有怨,恩怨參差,所以會親親愛愛,而又吵吵鬧鬧地生活在同一個家庭裡。當然我們懂得了這層道理,就應該認真並且勇敢地接受我們的人生,卻也不是絕對地服從命運;既然是自己過去造作的業而感受到現在的果,人也可以從命運之中,以努力來改善命運。

六、無所求亦無所厭

佛的心裡沒有一切的罣礙,於一切得大自在,他看一切是平等的,無真無假。因此諸位,你們如果已經是佛的話,那就是無真無假;已經是菩薩的話,是真假不二;如果還是凡夫,應當仍是有真有假的。但是在有真有假的階段,應該要有真假不二的心量和態度,來接應一切人、體驗一切事,這樣子會減少很多煩惱,會使生活充實美滿。但我們從理論上,承認諸法因緣生,所以皆是假,這還不太難;然想在實際的生活習慣及心理上得到這樣的體會,就必須用修行的方法,來達成這個目的,而打坐,便是最好的修行方法之一。

你們諸位來打坐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呢?為了身體好一點?希望心裡能夠平靜一點?能夠得到一點落實?為了解脫生死煩惱?不管是為了什麼,在打坐時不要有得失、成敗之心,要以「不問收穫,只顧耕耘」的心理努力修行;不要以功利心打坐,要以無所求、無所厭心,認真地在方法上努力。有的人聽說打坐會使身體好,便來學打坐,坐了幾天身體沒有反應,便感到失望而放棄了,那就是得失心太重所致。我教人家打坐時,常說的幾句話是:打坐不是注射麻醉針,有痛,打一針就止痛;打坐也不是外科手術,哪個部位有問題,一開刀就割掉了。打坐是要靠恆心慢慢來的,只要有恆心,有志者事竟成,豈止身體健康,成佛做祖,也非難事。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4 禪的生活|來與去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4 禪的生活|本與末

返回目录

Newsletter Sign Up
X
Welcome to the ultimate guide for outfitting your culinary adventures! Dive into the section, your go-to resource for selecting the finest kitchen supplies and cooking tools to fuel your culinary creativity.
Email address
Newsletter Subscriptions
Subscribe Coupon or discount news
Subscribe news
Subscribe comments and messages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