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5 拈花微笑|自序

聖嚴法師

自序

本書《拈花微笑》,從其性質而言,實是《禪的生活》的續集。距《禪的生活》的問世,已整整兩個年頭,此期間,我沒寫成其他新書,可見不是多產。

因為我於一九八二年八月,應新加坡佛教總會之邀,去南洋訪問一個月,以氣候及水土不服,抱病回到臺灣,住院療養一個多月之後,體力始終未能恢復,加上臺灣及美國兩地的道場法務,和教育及文化工作的推動,每有力不從心之感。所以,在此以前,是主動地要講要寫,以期能使更多的人,獲得佛法的利益;在那之後,竟爾變為被動,由於農禪寺每週週日禪坐會,以及少數無法推辭的演講會必須要講,加上《人生》月刊的鐵定要稿,就在這樣的因緣之下,又完成了關於禪修的這一本書。

本來,一個專精於禪修生活的人,不宜多涉人事及文字;雖然古代的偉大禪師們,多有道場以接眾安眾,並且通達經教以方便化眾,而像我這樣以推動佛教教育文化與禪修方法並重的人,實在不是傳統禪師的型範。雖然像日本禪宗史上的偉人道元及白隱,是兩位以多病知名的禪師,但絕大多數的禪者,確能予人以銅筋鐵骨、體魄健壯、山亭嶽峙的印象。而我個人,只因得到一些修持佛法的受用,往往能夠處於身心勞累而不厭煩,事雖多而心自寧,氣雖虛而不浮躁,體雖弱而不苦惱的狀態;常懷淨願而少惹私欲,成事不為己,失敗無所損。偶爾仍有煩惱習性在心中現起,幸而我時以慚愧心自勵,故能瞬息消逝。每以聖賢的心行自期,恆以悠悠的凡夫自居。禪宗固為頓悟法門,我的立場則講求層次分明,用以自警,勿以凡濫聖,勿以染亂淨,不得倒因為果而稱無上究竟,這也是我繼續出書的原因之一。

本書共收二十四篇稿子,其中〈中國的維摩詰——龐居士〉曾發表於《獅子吼》月刊,〈禪的修行與體驗〉載於《菩提樹》雜誌,餘者均係在《人生》月刊刊載過的文章。其中正篇二十三篇,除了〈佛法無邊〉講於加拿大,〈因緣果法〉是為臺北「緣社」的婦女團體所講,〈禪的修行與體驗〉講於臺北市的中國佛教居士會,其餘都是由農禪寺禪坐會的講稿修訂而成,性質大致相近。多半都是貼切著現實生活而談禪法的修行,僅少數幾篇陳義比較深入,組織比較緊密,但也尚無一篇是讓人看不懂的文字。有人將同一篇文字,一讀再讀,均有新的領會,對我自己而言,也有同樣的作用。因我要求自己的言論,務必要有經義及祖語的依據,雖然使用自己的文字工具,卻不敢僅以個人的禪修經驗來妄論佛法,此乃唯恐落於「離經一字,即同魔說」的情況而不自知。故在重讀自己的講稿時,既有知誤修正的好處,也有溫故知新的利益。出書固為讀者,更是為了幫助自己。

另收有一篇附錄〈禪與新心理療法〉,是一位英國心理學教授克魯克博士(Dr. John
Crook),在美國東初禪寺訪問我時的對話筆錄。

綜看本書,是以淺近的語文,表達常人都能看懂的佛法,由基礎的佛學常識,到專門的禪學思想,由一般生活中實用的禪學修養,到長期專修的禪修境界,做了層次化的介紹。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4 禪的生活|校註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5 拈花微笑|佛法無邊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