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註
參見《成唯識論》卷七(T31, no. 1585, p. 40a21-p.
41a8)等。
為美國莊嚴寺創建者沈家楨居士(一九一三─二○○七)。
參見《百丈懷海禪師語錄》(R119, p.
818a16-17)。
參見《隋天台智者大師別傳》(T50, no. 2050, p.
196b13-14)等。
出自《禮記.中庸》。
參見《景德傳燈錄》卷三十(T51, no. 2076, p.
458c28-29)。
參見《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九(T47, no. 1998A, p.
850b16-19)、《天目明本禪師雜錄》卷二(R122, p. 756a18-b12)、《無異元來禪師廣錄》卷九(R125, p. 189b5-11)等。
參見《景德傳燈錄》卷三十(T51, no. 2076, p.
457b25-p. 458a13)。
參見《馬祖道一禪師廣錄》(R119, p.
813a14-b1)。
參見《馬祖道一禪師廣錄》(R119, p.
813a14-16)。
參見《少室六門》卷一(T48, no. 2009, p.
370a25-26)等。
參見《寒山子詩集》卷一(J20, no. B103, p.
658a4-5)等。
參見《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卷一(T47, no. 1985, p.
499b8-9)。
參見《大乘入楞伽經》卷三(T16, no. 672, p.
607a18-b13)。
參見《景德傳燈錄》卷十(T51, no. 2076, p.
276c7-21)。
此處為巴利文。
此處為巴利文。
出自《論語.子罕篇》。
出自《論語.述而篇》。
出自《孟子.告子下》。
參見《馬祖道一禪師廣錄》(R119, p.
812a6-7)。
參見《佛說出家功德經》(T16, no. 707, p.
814a10-b07)。
參見《禪門鍛鍊說》卷一(R112, p.
991a5-6)等。
參見〈最上乘論〉卷一(T48, no. 2011, p.
377c23-25)。《遺教經》原作:「制之一處無事不辦。」(T12, no. 389, p. 1111a20)
參見《念佛警策》卷二(R109, p.
744a13)等。
參見《古尊宿語錄》卷十二(R118, p. 290a14-p.
294b11)等。
參見《指月錄》卷十五(R143, p. 342a6-p.
346b9)等。
參見《天聖廣燈錄》卷十一( R135, p.
691b12-15)等。
出自《宋元學案》卷十八〈橫渠學案(下)〉。
參見《馬祖道一禪師廣錄》(R119, p.
815a14-18)。
參見《景德傳燈錄》卷十二(T51, no. 2076, p.
290a18-b1)等。
參見《雲門匡真禪師廣錄》卷三(T47, no. 1988, p.
573b5-10)。
參見《景德傳燈錄》卷十四(T51, no. 2076, p.
315b19-28)等。
參見《五燈會元》卷十二(R138, p.
422b7-12)等。
出自《孟子.盡心上》。
本句係出自《景德傳燈錄》卷六:「……《楞伽經》云。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T51, no. 2076, p.
246a8-9)等,而非直接出自《楞伽經》。
參見《潭州溈山靈祐禪師語錄》卷十四(T47, no. 1989, p.
577a7-b11)。
參見《景德傳燈錄》卷十五(T51, no. 2076, p.
317b13-c20)等。
參見《景德傳燈錄》卷十一(T51, no. 2076, p.
288a23-b6)等。
出自《道德經》。
參見《雜阿含經》卷十(T2, no. 99, p.
67a4-8)等。
參見《景德傳燈錄》卷三十(T51, no. 2076, p.
458b21-c24)等。
參見《龐居士語錄》卷上(R120, p.
61a12-14)。
參見《龐居士語錄》卷下(R120, p.
77a18-b1)。
參見《龐居士語錄》卷中(R120, p.
63b10-11)。
參見《龐居士語錄》卷中(R120, p. 64b16-p.
65a1)。
參見《龐居士語錄》卷中(R120, p.
62b3-5)。
參見《龐居士語錄》卷中(R120, p. 62b3-p.
64a8)。
參見《法華經》卷二〈譬喻品〉(T9, no. 262, p. 12b13-p.
15a5-7)。
參見《龐居士語錄》卷中(R120, p.
62b7-10)。
參見《龐居士語錄》卷中(R120, p.
70b2-3)。
參見《龐居士語錄》卷中(R120, p.
62a15-b1)。
參見《龐居士語錄》卷中(R120, p.
63b11-14)。
參見《龐居士語錄》卷中(R120, p.
65a8-9)。
參見《龐居士語錄》卷中(R120, p. 62b11)。
參見《龐居士語錄》卷下(R120, p.
73b7-8)。
參見《龐居士語錄》卷下(R120, p.
73a15-16)。
參見《龐居士語錄》卷下(R120, p.
79a9-11)。
參見《龐居士語錄》卷下(R120, p. 77b8)。
參見《龐居士語錄》卷下(R120, p.
76a14-15)。
參見《龐居士語錄》卷下(R120, p.
76b14-15)。
參見《龐居士語錄》卷中(R120, p.
70a4-5)。
參見《龐居士語錄》卷上(R120, p.
55a4-11)。
參見《馬祖道一禪師廣錄》(R119, p.
812a7-10)。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5 拈花微笑|附錄禪與新心理療法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