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棄幻覺
能隨境滅,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能」是主觀,「境」是客觀,就佛學名詞而言是指「能(因)」、「所(緣)」。類似的說法就是「心不自生,因境而生」,指的是心不會自己動,一定是因境界而動,換言之,心法不能孤起,必因色法而生起。禪宗說「隻手鼓掌」,表示是不可能的事,意思是說,若不從色法、環境去找心,是不可能的。
南泉禪師欲往某田莊,尚未到達,莊主竟準備好了接待的事宜。禪師很訝異,便問莊主如何知道他要來?莊主說︰「前晚土地公已經來告示了。」禪師說︰「老僧修行不得力,心被土地公看到了,實在慚愧。」這個公案表示,禪師心動,想到要去那個田莊時,那個田莊的方向、景象就在禪師心中出現,以致被土地公瞧見。
有位禪師在河邊的茅棚打坐,一晚聽到二鬼交談。一鬼高興地說︰「明天我就能離開這裡了。」另一鬼問︰「為什麼?」他回答︰「明天有個戴鐵帽子的人會來做我的替身。」禪師心想這兩隻鬼在講什麼鬼話。第二天下大雨,河水暴漲,禪師遠遠看到一個人頭上反頂了一口鍋擋雨,往河邊走來,眼見就要過河。禪師就警告他︰「今天下大雨,河深水急,太危險了,最好不要過河。」那人還在猶豫,禪師便又說︰「最好聽我的話,否則性命難保。」那人心想︰「老和尚這麼說,一定有道理。」於是就回去了。那天晚上禪師打坐時,又聽到那兩鬼說話。第一個鬼抱怨說︰「我困在這兒這麼多年了,好不容易才有個人來當替身,偏偏那個老和尚多管閒事,把事情搞砸了。我要找老和尚算帳。」話說完,他就在河堤上鑿了一個洞,想引水淹茅棚。禪師知道鬼要淹死他,突然就隱身不見了。那鬼四目張望,茅棚竟是空的。其實禪師還是在那裡,鬼說的話也聽得清清楚楚。他之所以讓鬼看不到他,是因為心不動。換言之,心不隨境動時,任何人也找不到你;如果死神或閻王要來捉你,你心不動的話,他捉不到你;一般人之所以會被捉,是因為心裡有境,而被境所遷,鬼神可以循線捉到他們。
我們打坐用功時,心裡想任何東西,境界就會出現。如果沒有境界做為符號,妄念也就不可能產生。其實,數息本身就是妄念,但是如果綿綿不斷守住它,就成了正念,成了修行的方法。如果念頭老是在變化而無法控制,那就是妄念。這兩種都是心中有境界,都不是清淨心或無心,甚至稱不上是一心。如果此時死去,想要自己有把握怎麼樣,大概很不容易,會隨著業力的牽引往自己最執著的環境中去投生,這也是心隨境轉。所以修行主要是鍛鍊心能自我控制,不隨境轉,能自主往生,而非隨業力流轉於生死間,能於生死中得自在、得解脫。
心中存有任何念頭,都會有境界與之相應。如果我們心中的念頭和貪瞋癡相應,就陷於煩惱、痛苦中。修行時只要帶有些微貪瞋癡的成分就是不清淨,連天界、天國都生不了,更別提解脫自在了,因為生天的條件是布施、持戒。如果有個對象讓你放不下愛、放不下瞋,就不可能成為統一心;而一定是亂心、散心,連定境都達不到,還談什麼解脫。
因此,修行時心中任何念頭都要視為魔境來處理。有人數息進入狀況後,覺得非常舒適自在,彷彿身在天堂。有人面壁用功,看到牆壁裂開一個洞,自己鑽進去,覺得身處他方世界,過了數支香,引磬聲使他醒轉過來,下次打坐時就想再進入這種美妙境界。這是屬於令人喜歡的境界。當然也有可怕的境界,例如在境中遇見老虎、獅子、三頭六臂……。
有位禪眾參加禪七後會講梵文、藏文、土耳其話,乃至天國的語言,有人錄下音來放給我聽︰「師父,他到底在講什麼語文?」我說︰「丟到垃圾桶去!這是胡說八道。」昨天我問那個人︰「你現在還想不想說?」他說︰「不想說了。」這些都是心中有物,心裡想要獲得什麼,才會反應出某種情況。因此,只要心中有物,而且此物又不是方法時,全都是魔境。
首先我們得了解這一點,才能繼續往下。無論是數息、念佛、持咒等方法都不如參話頭或公案。為什麼?數息要注意自己的呼吸,念佛要注意佛號,持咒要注意咒語,這些都有對象存在。參話頭或公案就不一樣了,因為它本身只有方法而沒有對象。因此,剛開始修行用方法時必須有對象,沒有對象就使不上力,但是方法用到某個階段就進入了沒有對象的層次。這也就是禪為什麼要用公案和話頭的原因。比方說「無」,趙州說︰「狗子無佛性。」為什麼?沒有答案。這是為什麼?沒有人會告訴你是為什麼,因為這後面根本沒有答案。你只需要用「什麼是無?為什麼是無?」的方法反覆不斷問自己就可以了。因為「無」沒有對象,再加上自己非常努力用功,到最後連「自己」這個念頭都沒有了!如此不斷專精用功,便起疑情,處於大疑團中,此時連上帝、鬼神都找不到你,因為自己已經不存在了。
如果用正確的方法禪修,雖然未開悟,也是很好。以上所講的四句詩能產生類似參公案、參話頭的效果,或者說已經開悟的人就如詩中所敘,既沒有對象,更沒有自己。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7 心的詩偈|一心不生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