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在本書之前,我曾出版過類似的三冊書:《禪的生活》、《拈花微笑》、《禪與悟》,都跟禪修的方法及禪修的觀念有關,先後十年以來,頗受許多讀者的喜愛。這也反映出禪修的風氣,已在海內外的華人社會,漸漸地推展開來,深感欣慰。
以美國為例,禪修曾經成為一時的風尚,知識分子學禪坐,大學生學禪坐,許多的中學也以正式的課程,教授青少年學生打坐。那是因為美國的社會情況穩定,經濟成長正常,故在物質生活之外,便將追求精神領域的開發,做為他們的生活目標。
有關禪修的書籍,今天能受到我國各界人士的重視,相信也跟國內的社會結構及經濟開發有關,所以我能連連出書,也為我們的國家,備感高興。
本書共收文稿二十九篇,長的約一萬餘字,短的二、三千字,多是從我在國內外東西兩半球的演講錄音整理出來,也多曾在《人生》及《法鼓》等刊物發表。我很感謝那些為我整理錄音帶的僧俗弟子,如果不是他們已把稿件寫出,我是不可能將之撰寫成書的。
不過,我的演講用語及其組織,距離文章的要求,是相當遠的,弟子們費心整理出來的講稿,多半雖曾經我過目,卻也多半未能多花時間親自予以潤色補充。這趟我於一九九三年十月十四日來美之時,由東初出版社的叢書執行編輯劉德如博士,將她蒐集到的一大包稿件交給我隨身帶到了紐約,一直置於案頭,總是無暇伸手去碰它們。
到了十二月十二日,我才下了決心,將這包稿件細心閱讀一遍,然後逐篇、逐句、逐字,給予刪修增訂。往往一篇四、五千字的稿子,也要花我四、五個小時的修改,幾乎有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八十的文句,都是重新寫過。僅有少數幾篇,文字頗為通順,雖然不太像是我的文章,也讓它們保留了原樣。
本書的各篇之間,只有思想與目標的統一性,並沒有篇與篇之間的連貫性;可以連續逐篇地讀完,也可以單篇前後地抽讀。正因為本書所收各篇,是在各地不同的場合講出,每篇各有其特色,但是也有若干資料內容,在全書的各篇之中,重複出現了一至兩次,以保持各自成篇的完整性。
本書的內容性質,是以禪法的觀念及禪修的方法,通過深入的體驗及簡明的介紹,推廣到人間的現實生活中來,以期使得不論年齡性別、職業層次、教育程度的社會大眾,都能分享得到禪法的利益。若能定時禪修者,本書中提供了基本的禪坐方法;若是忙碌異常的人士,也不妨試著用本書中介紹的禪修觀念,調整自我、消融自我。從三分鐘的放鬆身心,到平常日用中的照顧身心,更見簡便實用的禪修方便。
本書的目的,是通過禪法的功能,來推動心靈環保、生活環保、自然環保,以期實現法鼓山的理念:「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本書是我近十年來,在世界各地弘揚禪法的實錄和縮影;讀完本書,也等於陪著我做了幾年護法、聞法、學法的努力。其實,除了無法感受到臨場的氣氛之外,本書各篇的內容,都比講出之時更加明朗與充實。這也正是我要在繁忙中,抽出十天的時間,夜以繼日地親自修訂改寫的主要原因,為了對我自己的演講負責,心血的投入還是值得。
最後要謝謝數年來各地方的善友們給了我演講的機會。謝謝尤果會、盧果乘等幾位居士為我謄稿,姚果莊居士在這十天之間,不眠不休,以驚人的抄寫速度及校閱速度,完成了本書的清稿。當然,青年名畫家陳永模在百忙中,為我作畫,使本書增光;東初出版社的代主任果在沙彌尼、主編潘果崧、美編許榮發及叢書編輯張敏琪等人,都為本書的出版奉獻良多,一併在此申謝。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07 心的詩偈|校註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