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12 公案一○○|禮佛無所求

聖嚴法師

禮佛無所求

黃檗希運在佛殿上禮佛,唐宣宗當時在寺中做沙彌,見此而問黃檗:「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眾(僧)求,長老禮拜為何所求?」黃檗說:「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常禮如是事。」沙彌說:「用禮何為?」黃檗打他一掌。沙彌抗議說:「你好粗魯。」黃檗一邊回說:「這是什麼地方,豈容你在此說粗說細!」一邊又打沙彌一掌,沙彌只好走開。68

「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眾(僧)求。」這幾句話是出於《維摩詰經》的〈不思議品〉。唐宣宗當時在黃檗禪師那兒當沙彌,他一定是看過《維摩詰經》了,而且菩提達摩的〈二入四行〉的第三行,名為無所求。69一般人禮拜總是為了祈求什麼,他乍見長老拜佛,信口就問:「經中說不求三寶便為佛法,那你老人家禮佛是求什麼?」黃檗回答他:「經中的確是這麼說的,但我是佛教徒,還是要經常這麼拜啊!」沙彌覺得很奇怪:「既然無所求,為什麼要拜?」黃檗便打了他一巴掌,沙彌並未因此而開悟,反而頂撞他說:「你好粗魯喔!怎麼打人呢?」黃檗又是一掌,叫沙彌別在這兒說粗說細,沙彌這才悻悻然走開。

故事很精彩,一位王子做沙彌,無端挨打。也只有黃檗才敢打他,其實是想幫助他。

禮拜的功能至少有五種:一是為求感應,二是為求懺悔,三是為表感恩,四是為求安心,五是不為什麼。因此,經中只說不著三寶求,並未說不禮拜三寶,禮拜三寶不一定要有所求。不過一般人禮拜總是有所求的,求感應是為消災免難,增福增壽增智慧;求懺悔,在三寶之前承認錯誤,願意承擔一切責任,希望此後不再犯同樣錯誤,希望三寶幫助他、證明他;表示感恩是因為修學佛法而得了離苦的利益;求安心是為了用禮拜的方法來使心能安定、平靜、統一,得禪定開智慧;無所求禮拜,就像黃檗一樣,他已經開悟,已經無所祈求,他不是為了求什麼而拜,只是做一天和尚就該撞一天鐘,做一個佛教徒就該每天要拜佛。

當時的唐宣宗,無法了解黃檗的境界,所以挨了兩巴掌,尚不知道被打的原因是什麼。如果他也跟著一起拜就沒事了,哪來這麼多的妄想、雜念、疑問?難怪討打。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12 公案一○○|晝夜一百八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12 公案一○○|空手把鋤頭

返回目录

Newsletter Sign Up
X
Welcome to the ultimate guide for outfitting your culinary adventures! Dive into the section, your go-to resource for selecting the finest kitchen supplies and cooking tools to fuel your culinary creativity.
Email address
Newsletter Subscriptions
Subscribe Coupon or discount news
Subscribe news
Subscribe comments and messages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