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14 神會禪師的悟境|〈顯宗記〉

聖嚴法師

〈顯宗記〉

一、無念與真如

無念為宗,無作為本。真空為體,妙有為用。

夫真如無念,非想念而能知實相,無生豈色心而能見?

無念念者,即念真如;無生生者,即生實相。

二、無住與涅槃

無住而住,常住涅槃。無行而行,即超彼岸。

如如不動,動用無窮。念念無求,求本無念。

三、菩提與般若

菩提無得,淨五眼而了三身;

般若無知,運六通而弘四智。

是知即定無定,即慧無慧,即行無行。性等虛空,體同法界。

四、六度與十力

六度自茲圓滿,道品於是無虧,是知我法體空,有無雙泯。

心本無作。道常無念,無念、無思、無求、無得。

不彼不此,不去不來。體悟三明,心通八解。

功成十力,富有七珍。

五、常寂與常用

入不二門,獲一乘理。

妙中之妙,即妙法身;天中之天,乃金剛慧。

湛然常寂,應用無方。用而常空,空而常用。

用而不有,即是真空;空而不無,便成妙有。

妙有即摩訶般若,真空即清淨涅槃。

般若是涅槃之因,涅槃是般若之果。

般若無見,能見涅槃;涅槃無生,能生般若。

涅槃般若,名異體同。隨義立名,故云法無定相。

涅槃能生般若,即名真佛法身。

般若能建涅槃,故號如來知見。

知即知心空寂,見即見性無生。

知見分明,不一不異,故能動寂常妙,理事皆如如。

即處處能通達,即理事無礙。

六、定慧與如如

六根不染即定慧之功,六識不生即如如之力。

心如境謝,境滅心空;心境雙亡,體用不異。

真如性淨,慧鑒無窮。如水分千月,能見聞覺知。

見聞覺知而常空寂。

空即無相,寂即無生。不被善惡所拘,不被靜亂所攝。

不厭生死,不樂涅槃。無不能無,有不能有。

行住坐臥,心不動搖。一切時中,獲無所得。

三世諸佛,教旨如斯。

七、付法與傳衣

即菩薩慈悲,遞相傳受。

自世尊滅後,西天二十八祖,共傳無住之心,同說如來知見。

至於達磨,屆此為初,遞代相承,於今不絕。

所傳祕教,要藉得人,如王髻珠,終不妄與。

福德智慧,二種莊嚴,行解相應,方能建立。

衣為法信,法是衣宗。唯指衣法相傳,更無別法。

內傳心印,印契本心;外傳袈裟,將表宗旨。

非衣不傳於法,非法不受於衣;衣是法信之衣,法是無生之法。

八、無生與解脫

無生即無虛妄,乃是空寂之心;

知空寂而了法身,了法身而真解脫。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14 神會禪師的悟境|自序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14 神會禪師的悟境|前言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