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16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第四篇 〈坐禪儀〉講要|三、安樂法門

聖嚴法師

三、安樂法門

竊謂坐禪乃安樂法門,而人多致疾者,蓋不善用心故也。若善得此意,則自然四大輕安,精神爽利,正念分明,法味資神,寂然清樂。

若已有發明者,可謂如龍得水,似虎犇山。若未有發明者,亦乃因風吹火,用力不多,但辨肯心,必不相賺。

前面一段文字是說,若已懂得如何調理以上所說諸事,坐禪乃是使得身心安樂的法門;至於許多人由於坐禪而使身心受到傷害,得了禪病,那是不善用心的緣故。這是點出坐禪的觀念和心態若不正確,便會惹上麻煩。如能依照以上所介紹的坐禪準則來做的話,四大的身體自然輕安,精神也會爽快俐落,便能念念正念分明,禪悅資益,心神充沛,寂靜、清淨、安樂的定境,也就會現前了。

第二段文字是說,依此準則坐禪者,若對已經發明心地的悟後之人而言,就像神龍得水能自由變化,興雲降雨,又像猛虎奔山,任意自在無所畏懼。如果是尚未發明心地之人,亦能像是風助火勢,用力不多而功效倍增。

總結這兩段的文意,只要能夠明辨正確的用心方法,就一定不會吃虧的。

然而道高魔盛,逆順萬端。但能正念現前,一切不能留礙。如《楞嚴經》、《天台止觀》、圭峰《修證儀》,具明魔事,預備不虞者,不可不知也。

此所謂「道高魔盛,逆順萬端」,是指坐禪者若無健康的心理準備,坐禪的工夫愈精進,求悟之心愈殷切,外魔的干擾也會愈嚴重,即使現種種瑞相神異,也都能使坐禪之人誤入魔道。逆境使你恐怖、受阻,順境使你得少為足;若能時時保持正念現前,外魔就無奈你何了。所謂「正念」,便是〈坐禪儀〉開始所說「誓度眾生」的大悲弘願,而「不為一身,獨求解脫」。並且「放捨諸相,休息萬事」,記取《金剛經》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六祖壇經》的「一切善惡都莫思量」,就能免除一切魔境的留礙了。

至於坐禪者可能遇到的順逆諸種魔境,有三部聖典可資詳細查考:

1.《大佛頂首楞嚴經》第九卷

2.天台智顗的《摩訶止觀》卷第八下〈觀魔事境〉章,說魔有四類:(1)陰魔屬陰入境,(2)煩惱魔屬煩惱境,(3)死魔屬病患境,(4)天子魔又有三類,即:????惕鬼、時媚鬼、魔羅鬼;坐禪者的心念不正,便易招致種種魔發之相。

3.圭峰宗密的《圓覺經修證儀》第十七卷〈辨魔〉章,也對發魔的種種狀況詳加說明。

以上三書,前二部收在《大正大藏經》中,第三部則被收在《卍續藏經》中。坐禪者最好能具此預備知識,令坐禪之中不受魔擾,不會求升反墮而落入邪魔外道,去做魔外的子孫。

若欲出定,徐徐動身,安詳而起,不得卒暴。

出定之後,一切時中,常作方便,護持定力,如護嬰兒,即定力易成矣。

這是教誡坐禪之人,要出定時先將身子輕緩搖動,然後安詳地站起來,不可以快動作,急著起身行走。我還要求禪修者於下座之前,先將雙掌擦熱,輕按雙眼,並做全身按摩後,始可起立行走,否則可能引起視線失衡及心臟劇烈跳動等狀況,乃至發生突然暈倒的危險。

出定下座之後的平常生活中,仍應隨時隨處用默照的禪修方法,對一切狀況都是清清楚楚,不受逆順各種境界的影響而起情緒的波動,以護持在坐禪時培養的定力;且要像保護初生嬰兒那樣,才容易使得已有的定力持續成長。因此,我也常常勉勵禪修者,必須養成在境上鍊心的習慣。每次打完禪七,才是新一個禪修階段的開始,那便是將禪七中所聞所學的坐禪觀念、坐禪態度及坐禪方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16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第四篇 〈坐禪儀〉講要|二、善調諸事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16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第四篇 〈坐禪儀〉講要|四、禪定是急務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