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16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第四篇 〈坐禪儀〉講要|四、禪定是急務

聖嚴法師

四、禪定是急務

夫禪定一門,最為急務。若不安禪靜慮,到這裡總須茫然。所以探珠宜靜浪,動水取應難。定水澄清,心珠自現。故《圓覺經》云:「無礙清淨慧,皆依禪定生。」《法華經》云:「在於閑處,修攝其心。安住不動,如須彌山。」

對於修學般若的菩薩而言,禪定的工夫是最急的要務。若不能安住於大乘的如來禪,光修四禪八定的靜慮工夫,縱然到了深定之處,總還是與般若的智慧無緣,所以依舊是茫然的凡夫。並以譬喻說明定力與智慧的關係:定力如靜水,智慧如心珠。入海探珠,宜於浪靜之時,若想從波濤洶湧中入海探尋珍珠,就很難了;若能先以定力,澄清心海之水,心海中的智慧明珠,便可自然顯現了。

又舉兩段經文,證明修習禪定的重要性。一是在《圓覺經.辨音菩薩章》中,佛說一切菩薩,欲得心無障礙的般若清淨智慧,無一不是依禪定生起。二是如《妙法蓮華經.安樂行品》的偈語所說,當在閑靜之處,修持攝心的方法,安住在不動的禪定中,穩定猶如須彌山那樣。其實,類似鼓勵習定的經證相當多,此處列舉兩例,是以說明定慧具足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是知超凡越聖,必假靜緣,坐脫立亡,須憑定力。一生取辦,尚恐蹉跎,況乃遷延,將何敵業?故古人云:「若無定力,甘伏死門。掩目空歸,宛然流浪。」幸諸禪友,三復斯文,自利利他,同成正覺。

由此可知,若期超越凡夫境界,進入聖人位次,閑靜的因緣是必須的。古來修行人之中,有的能夠自主生死,並且可以隨其心力,坐著化去,立著脫身,自由自在,憑的都是深厚的定力。至於一般的精勤禪修之士,剋期取證,一生成辦解脫大業,尚且恐怕荒廢了光陰;更何況懈怠遷延,不能精修之士,怎麼能敵得過被業力引著走的危險!

所以古人曾說,如果沒有禪定之力,便自甘臣服於死門之前,猶如掩目觀光,空過而歸,那就是流浪生死的可憐憫者了。

諸位習禪的道友,應該再三地複誦這幾句古人之言,用來自利利他,同成正等正覺的無上菩提。

附記:這篇〈坐禪儀〉,我曾於多次默照禪期中講解,尤其是禪四十九、禪十四,以及最近的禪七,都曾講過。翁惠洵菩薩依據錄音帶整理成文,由於略嫌鬆弛,故在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二○○二年元旦的默照禪七期中,邊講邊寫,完成了這篇講要,以供後人參考。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16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第四篇 〈坐禪儀〉講要|三、安樂法門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16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第四篇 〈坐禪儀〉講要|附錄〈坐禪儀〉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