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禪調心
一、在危機中看到危機
很多人會從不同宗教的角度來看其他人,彼此之間就會產生距離。如果願意以不同宗教的立場,聽聽彼此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那麼我們會發現一個事實:每個宗教都是愛好和平的,每個宗教都是可愛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平安,也希望世人平安,這就是宗教的起源,也是人類需要宗教的原因。
有人問,面對世界發生的一些可怕事件,該怎麼辦呢?譬如說,九月十一日在美國紐約發生的自殺式劫機事件,摧毀了雙子星大樓,不但美國社會,全世界都受到無比的震撼,一時之間,人人都處在憂慮、害怕、失去安全感的恐怖之中,那麼,人們應當如何調適?
從宗教的立場來說,安全、和平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只有相信自己所信的對象,將命運交給自己所信仰的神來照顧,就可能產生安全感。但是從禪的立場來講,除了「信」之外,更強調的是如何用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心,來幫助自己。
我有很多時間,曾經跟危險在一起,甚至當我知道什麼地方有災難、有危險,只要辦得到,我就會趕過去,跟那些有危難的人在一起。我的心中並不覺得那是危險,或者不安全,因為我有信仰,會用禪修的方法來幫助自己安心。
相信諸位都有各自的困擾、恐懼、不安、無助、無奈和無力感,當面對這些的時候,如何用禪修的方法,幫助自己安心呢?
請諸位將身體靠在椅背上,眼睛閉起來,眼球不要用力,然後體驗呼吸從鼻孔出和入的感覺。呼吸是平常的、自然的,不要去控制它,而是享受它、欣賞它、體驗它;因為是欣賞、是享受,所以心情也是愉快的。任何事情在你身體及周圍發生時,即使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也聽到了種種聲音,但不必特別去擔心它,此時的心,就是平安的,頭腦也是最清楚的。
方法很簡單,但是要不斷練習,因為現在沒有其他的事,所以你覺得心很安定,但假如真有恐怖事件在面前發生,或者身心有狀況,要立即使用體驗呼吸的方法,可能就會有困難了。因此,要經常練習,漸漸地自然就用得上力了。
舉個例子。在九一一恐怖事件當天清晨,有位年輕女孩,是我們禪坐班的學員,她的工作地點就在世貿大樓旁邊。早上打了坐之後,就做了三個跟平常不同的決定:當天不使用隱形眼鏡,而是戴上普通眼鏡,穿上長褲不穿短裙、穿平底鞋不穿高跟鞋。因此,當世貿大樓倒塌時,她很平靜地離開辦公室,走得非常快速平穩,雖然身上被漫天的塵埃籠罩,全變成了灰白色,眼鏡也蒙上了濃厚的塵粉,但她並沒有恐懼,擦抹了幾次鏡片,便很從容、很平安地走出了危險區。可見禪修對身心的安定,是相當有用的。
除了打坐外,我們要如何面對危險、恐怖、災難的發生呢?一般人遇到危險後,一定會不斷地擔心著,災難是否還會接二連三地發生,但是,這種恐懼對安全是沒有用的。愈是擔心,就愈是恐懼,遇到危險的可能性,就會變得更大一些,也就是說,發生危險恐怖事件時,如果你恐懼、害怕、驚慌,安全自然就會差一點。因此,當危險事件發生後,宜以鎮靜的心,面對它、處理它,療傷止痛最要緊,避免造成憂愁慌亂中的第二度傷害。
佛經中有則故事說到,有個人被敵人射了一箭,箭插在身上,非常痛苦,當下急務是把箭取出,醫治箭傷,切切不可挨了敵人一箭,又自己再射自己一箭!意思是說,被敵人射到的,只是身體上的痛,如果對這支箭又產生了怨恨、憂慮、恐怖、害怕,那等於是說,對自己的心,又再射了第二支、第三支箭了,豈非愚昧?
羅格斯特大學的一位教授,也告訴了我一則她在學生時代的故事。有一天,她在街上騎著腳踏車,要去上學,看到迎面來了位肚子很大的孕婦,她就想著:我不能撞上她!我千萬不能撞上她!由於害怕撞上那位孕婦,結果她反而不偏不歪地,真的把那位孕婦撞倒。這個例子也說明了,當心理恐懼不平衡時,安全的可能性就會減低。所以,面對危險的發生,最好你的心是安定的,這樣處理它的準確性自然會高一些。
還有一個很多年前發生在臺北的故事。有位學過打坐的男士,在一家設於二樓的咖啡館喝咖啡時,沒想到店裡突然起火,很快地,火勢把唯一的入出口封了起來。店內所有窗子都是密閉式的,許多人便想從大火中衝出去,結果都被燒焦了。這位先生並沒有跟著衝過去,反倒退到密閉的窗邊上。他在煙霧中,看到身旁有一張鐵椅,就拿起它,很用力地把窗子的玻璃擊破,將窗巾撕成條狀垂到窗外,用手抓著,迅速沿牆落地。他不但讓自己逃了出去,還幫助另外幾個人脫險。想想看,如果在那個危難之時,沒有這麼一個人,咖啡店內的人,可能都會喪生在火窟之中了。
我們平常就要養成居安思危的習慣,一旦發生危險,才能將損傷減少到最低。如果在災難尚未出現之前,就認為一定是平安的、安全的,這也就成了不安全的原因之一了。危險和災難隨時都可能發生,我們必須隨時隨地要有危機意識。有危機意識,並不是要去製造危機,而是說,當危機突然發生時,該怎麼辦?有了未雨綢繆的心理準備,當危機發生之時,就不會那麼恐慌了。所謂「突然」,就是因為沒有養成預警的心理準備。世界上許多驚天動地的大災情、大不幸,往往都是突然發生的,原因是人類預警準備的不足,所以老是措手不及。
二、隨時面對生命中的無常
從禪的立場來看我們的生命以及我們生存的環境,可以用一個非常重要的名詞來形容,那就是「無常」。我們無法預料哪一天會有地震、暴風雨,何時會有水澇、荒旱、戰亂、盜賊等,往往在非常平安的時候,卻有非常不平安的事情發生。就像曾有一架聯合航空公司的客機在紐約甘迺迪機場附近失事,當飛機墜落時,有十多棟民房被撞毀,數人失蹤,那些人即使在數秒鐘之前,根本不知道會發生這樣的禍事,但是就這麼突然間發生了,這就是「無常」。
(一)淬鍊生命的光輝
所以,我們要隨時保持危機意識,譬如航空公司要做好安全的措施,然而即使有了安全措施,也不能夠保證不會發生意外。那麼該怎麼辦呢?如果自己已經死亡,根本連恐懼的機會都沒有,但若是自己的親人遇到這種狀況時,我們只有面對、接受這項事實了。
然而如何使得心能夠平安?那就是在接受無常事實的同時,珍惜自己的生命,也愛護其他人的生命;因為生命是很可貴的,不知道「無常」何時會到,只有在無常尚未來臨之前,好好地運用我們的生命,為他人做全力的奉獻,才是最實在的。
有些人會認為學了禪之後,大概就不會死了,這是不可能的。禪修的人,身體會健康一些,心理會平衡一些,但是該死亡的時候,還是免不了的。一般人認為這個身體就是生命,也有人認為心或精神是生命,甚至有人認為生命就是靈魂,其實那些都不是完整的生命。
我們的生命是四個條件的結合體:呼吸、身體、心念,以及身與心所處的環境。因為有呼吸,才有活著的身體,加上心念的活動,便知有生命的事實;此外,還要有身心所寄的時空環境,才會有生命存在的現象。許多人會把身外的財產、家屬、事業,當作是自己的生命,一旦失去了這些東西,便不想活了,其實,不僅身外之物不可靠,就是生命本身,也是生滅無常的一種過程。
從禪的立場來解釋,生命是時間加空間的活動,在時間的過程之中移動,在空間的範圍之內變化,時間加空間,覺得有個「我」的存在,這就是生命。因此,生命似乎是一樁不可捉摸的事,其實不然,生命是一個事實,它是可貴的工具,我們可以利用生命來做想做的事。
有人的生命是非常好的工具,能在一生之中完成許多工作,這是相當優秀的工具;有人的生命是普通的工具,不能完成什麼理想,因此,工具是需要鑿磨及鍛鍊的,熏陶鍛鍊的工夫愈深,工具的功能就愈好。
此外,有的人可以活到一百多歲,也有的人出生後不久就去世了,甚至還未出世,就死在母胎中了,所以說生命是無法掌控的。像我這樣衰弱的身體,也活到了七十多歲,而在我出生的家族之中,有一個姊姊在襁褓中就去世了,另有一個姊姊也只活到十八歲,比起她們來,我不是早就應該走了嗎?
但是,我隨時在準備面對死這個事實,因為我的一生,見到的死亡太多了。臺灣的九二一大地震之中,數百具死屍躺在地下,我走過一個一個的遺體,為他們祈福。而我和他們不同的地方,就是多了一口呼吸,當我沒有呼吸的時候,就跟他們一樣了。
(二)珍惜生命相遇的緣分
生命是一項暫時的任務:我們每個人來到世上,是有任務的,當任務結束之時,我們就必須要離開了。最近有位太太的先生去世了,那位先生在早上準備上班時,下樓開車,結果還沒有走到車子那裡,就心臟病發而去世了。這位太太不能接受這個事實,就來問我說:「為什麼他沒有告訴我一聲就走了呢?為什麼他死得這麼早呢?」我說:「死亡什麼時候會來臨,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告訴妳呢?他已經完成了這一生的任務,自然就離開了!」就像我在軍中時,有位同袍經常被調動單位,他到任何單位都很傑出,離開時大家總會依依不捨,但他又不得不去接受下一個任務了。
這位太太再問我,她的先生到哪裡去了?我說:「我不知道他究竟到哪裡去了,這就好比說,你們兩人同搭了一輛巴士,可是妳的先生另外有任務,在中途就先下車了,現在他又搭了另外一輛巴士,開始下一階段的任務,但妳還在這輛巴士上,繼續現在的任務往前走!」
如果接受了這樣的觀念之後,我們會非常珍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因緣。因為什麼時候要下車,不知道;什麼時侯是轉接點,也不知道,因此正在相聚的現在,變得非常可貴了。
在諸位的家屬或親友之中,一定有比你們先下車的人吧!好比今天我們聚集在這個講堂裡,等於是乘坐在同一輛巴士上,講完之後,你上你的巴士,我也上我的巴士,也許以後會再見面,也有可能今生不會再見面,然於未來的生命長河之中,一定還會以不同的面貌相見。這是生命的事實,生命與生命之間的關係就是這個樣的。
三、絕對的安全來自身心和平
大家都祈求世界和平,究竟是要誰跟誰來和平?大多數的人,指望所信仰的宗教給我們和平,每個人也都要求別人給自己和平,似乎自己可以不必為和平而付出努力和代價。
事實上,如果不從自己做起,彼此之間是不可能增加了解的,既不能互相珍惜,當然和平無望了。由於不能相互了解及珍惜,即使是夫妻之間,也往往是不和平的,原因就出在每個人的內心都會有些矛盾,自己內心和內心的矛盾,自己個人和另一個人的隔閡,以及個人與環境的衝突,所以在這個世界上要想求得絕對的和平,是相當不容易的事。但是,禪修的過程能使我們從自我開始,先得到內心的和平,於是外在便有和平,進而獲得世界以及宇宙的和平。
(一)內心的和平——放鬆身心、統一身心
禪修的方法首先是使自己的內心獲得平安,能使自己的理性與感性,獲得平衡,譬如禪修教大家體驗自己的呼吸,在體驗及享受自己的呼吸時,不需要跟自己過不去,不要困擾你自己,這時候,你的心境是平安的,內心如能平安,至少你個人已處於和平的狀態了。
一般人都曾有過心不由己的經驗,出現過天人交戰的心境,那就是理性和感性的衝突,從理性上講,知道不應該去做自害害人、不道德的事;從感性上講,又覺得無法控制自己。有的人道理懂得很多,觀念也很清楚,就是無法控制自己,所以會發生感性和理性交戰的困境,用禪修的方法可以使得雜念少、妄想少,將心念集中,進而統一在某一點上,譬如把念頭放在欣賞呼吸、體驗呼吸、享受呼吸上,一旦沒有了波動起伏的雜念,你的內心便是和平的。
(二)內外的統一——自我與環境的統一
當體驗到身心的負擔消失,就可能體會到環境裡的所有一切就是我,我就是整個環境,人與人之間不會對立,沒有矛盾,處處是和諧的,這就是一個和平的世界。這種經驗,不論是任何一種宗教,或者是否為佛教徒,都能達成這樣的目標。因此,世界的和平是從自己的內心去體驗,去發現世界萬象,自然生滅,互為消長,根本沒有發生任何衝突。所以和平是靠每一個人從內心做起,然後努力去影響環境的和平。
(三)宇宙的和平——放下身心和環境的統一
從禪的立場來講,既要超越個人的小我,還要超越宇宙的大我。如何超越?很簡單,就是不要去把它當作永恆的實有。
衝突是起於恐懼,恐懼是起於無法獲得安全感的絕對保障,比較性的安全感是靠努力去做好預防工作,而絕對的安全,則唯有放下自我的執著時才能出現,我們稱為悟道,稱為解脫。
個人的生命是小我,全體的生命也就是整個宇宙的生命,是大我,一般的人若能體驗到將小我融入於大我之時,便沒有恐懼,也不會與任何事物衝突了。然而禪的最終目標,則是要將小我、大我徹底放下,以達到無我。無我便是解脫,又名為大自在、真自由,那也就是禪宗所說的徹悟了。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18 禪的理論與實踐|禪的實踐|身心自在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