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18 禪的理論與實踐|禪的實踐|不隨魔鬼起舞的工夫

聖嚴法師

不隨魔鬼起舞的工夫

有人問我,社會菁英禪修營和一般的禪修營有什麼不同?是不是在菁英禪修營時,師父拿出來的法寶比較精彩,而對於其他一般的禪修營,師父只是給一些普通的修行方法、修行觀念?事實上,這個想法是對的,也是錯的。

禪法本是「無法」,禪門又稱「無門」。有一本名為《無門關》的書,是由一位無門比丘蒐集了四十八則話頭公案,所編成的一本書,若是給修行工夫深的人用,因為他曉得箇中道理,所以用個十年、二十年用不完;若是給工夫差的人看,從頭到尾四十八則公案,就像是看故事一樣,一天便看完了!這樣看完後,究竟能夠獲得多少好處?有的人專門看《無門關》,天天看《無門關》,終究看出了一些名堂來;但是有的人就算看《無門關》看了一輩子,到死為止仍然沒看出什麼名堂來。但是,看了多少還是有點好處。因此,所謂「禪修」,是因人而異的。

修行方法在各種層次上的運用

有的人在四十八則公案裡選一則適合自己的,便用那則公案一直參到底,從生參到死,就只是一則公案。參到了沒有呢?參到死為止,是參安心。「參」,有安心地參、明心地參、無心地參,這其中有很多的層次。所謂「安心地參」,即是當心裡很煩、不安的時候,就用這則公案來參。例如,參「念佛的是誰?」的人,在心裡不安時,就參「念佛的是誰?」。

如果是心裡思緒繁雜、煩惱、煩亂、煩躁,這個時候參話頭當然有用,但如果是因為身體有病,痛得非常難過,這時雖然明明知道話頭可以用,但是用不上力。為了痛而參,怎麼參,痛還是痛。有一位倓虛老法師,他害了一種癌症,非常地痛苦。他的徒弟跟他說:「師父您用『觀』!就像您平常教我們觀空、觀無、觀虛,現在您也要把痛觀成空、觀成無、觀成虛,這不是很好嗎?」倓虛老法師回答:「唉!當我沒有病的時候,我一觀就很靈,不過身上的病痛,卻讓我恨不得想拿刀把它給挖掉。現在你教我觀空,可是什麼都空,但是痛不空啊!」

如果身體只有一點不舒服,這個時候用觀、用話頭、念佛都有用;但若是到了非常痛、痛不欲生,恨不得拿刀把它挖掉的地步,這時要用觀或是參話頭,都不太有用。這時該怎麼辦?念佛。當你很痛、很難過的時候,可以把心轉到佛號上面,連續地念阿彌陀佛,會有用的。

今天早上,有一位老太太要往生了,她的兒子打電話給我,說:「師父!我的母親已經從加護病房出來,要回家了,怎麼辦?」我問:「她的神識清楚嗎?」他說:「清楚。」我說:「會不會念佛啊?」他說:「會。」因為這位老太太在農禪寺打了四十幾次佛七,所以我說:「你現在叫她念佛,我也會幫她念佛。」老太太一生念佛,彌留的時候身上沒有疼痛,只曉得大概快要走了,這時念佛有用。所以,修行方法可以用到各種各樣的層次上面。

自我檢測修行程度

有人問我:「師父,我已經修行十多年了,我的工夫算是到了什麼程度?」我說:「你的工夫就是你的工夫。」他又問:「十多年的工夫應該是怎麼樣?」我說:「就是應該像你這個樣。」他再問:「師父為什麼這樣回答?」我告訴他:「你的十多年跟我的十多年是不一樣的,而我的十多年跟其他人的十多年也是不一樣的,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狀況和程度,所以我無法回答你的問題。」這就像到餐廳吃飯,你可以問我吃了幾碗飯?或是吃了以後,增加了多少力氣?這些問題可以測量,也可以試驗,所以可以得到答案,可是修行的工夫,是沒有辦法以數量來測量的,只能夠自己測驗自己,比較修行三年之後,是否仍然容易發脾氣、情緒反覆無常?

通常的人大概修行三到五年就不會輕易動怒,因為知道了如何控制自己或掌握自己的情緒,無論別人怎麼逗你,要你生氣、要你煩惱,你都會平平靜靜地面對它、接受它,而不會動無明氣;但如果情緒還是反覆無常,表示你的工夫沒有著力,平常修行的時候,沒有好好照顧自己,才會隨時生氣。這些都是自己可以去體驗的。

也有人跟我修行了幾年,回家後還是經常跟太太吵架,這是因為沒有用方法。當師父看著你的時候,你能夠不生氣,沒看著你的時候,就容易生氣,這也不是工夫。工夫是不管有沒有人看著你,都不會隨便地、任意地生氣。

自然而然隨時用方法

其實生氣這樁事,不是能不能控制的問題,而是平時要練習方法,便不容易生起氣來。只要經過幾年的練習,生氣的習慣就會漸漸化解,如果能夠做到這樣,你就是有工夫了。比如我常常參話頭或是數呼吸,脾氣來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數起呼吸,知道要用方法,那就不會生氣了。

「自然而然」是什麼意思?就是當我們自己遇到風浪,不論小風浪、大風浪,自己能夠化解,而不是控制。控制是不行的,暫時壓抑住不讓它生氣,但是氣還在,等一下還是會生氣,因為這是控制不住的,硬要控制會很痛苦。不過化解就不一樣了。什麼叫作「化解」?即是本來正在生氣,用了方法之後,氣就不見了、消化掉了,也就是不要再注意讓你生氣的這樁事。用方法得力,便能化解。

所以,方法要常常練習,這不是你用功十年或打坐十年就夠了,而是在這十年之間,你是否常常用方法?還是十天、八天偶爾用一次?如果經常用方法,這才是在工夫上,否則生氣的當下忘了用方法,過後再來參「我是誰?誰是我?」這個時候有用嗎?沒有用。因為你臨時抱佛腳,在氣悶、很煩的時候,才來參幾句話頭,這個時候會愈參愈煩。如果你想用方法來壓制情緒,你會愈壓愈煩、愈用方法愈生氣,接著你就會埋怨,覺得用功用了這麼久,用方法用了這麼多年,怎麼好像都沒有用?

我們用方法,不是在失火時,趕快澆一盆水,希望火馬上熄掉,而是要在還沒有失火以前,就先預防,這即是工夫。若是等到火球、火苗出現以後,再來澆水,這樣的力量不夠,因為火已經冒出來了。雖然澆了水,火可能會變小一些,但是火的力量還是存在。因此,修行時間的長短、修行工夫的深淺或修行著不著力,不能以時間來衡量,端視你有沒有時時刻刻用方法。

有的人覺得自己很忙,時間不夠用,哪兒還有時間用方法?其實這之間沒有什麼關係,像我也很忙,還是經常用方法。這不是說工作、事情都不做,專門用方法,在我們的生活裡沒有辦法做到這樣,每個人都有很多事情要處理,不可能用全部的時間練方法,但是只要當你一感覺有情緒、有煩惱在動,就趕快用方法,這樣還是有用處的。

心不隨魔鬼起舞

有人修行十年、八年,卻看不出來他得了什麼力,有的人卻能在很短的期間內馬上得力,心境不會隨著環境變化,不會隨著魔鬼起舞。魔鬼不可怕,但若是跟著它起舞,那就是可怕的事了。我們要練的是不隨魔鬼的步伐起舞,而這要怎麼做到?就是隨時用方法。當你遇到魔了,遇到鬼了,要怎麼辦?是抓魔、抓鬼呢,還是調你的心?當然是調心,才能夠使你的心不亂,不會隨之起舞,這即是修行的工夫、修行的利益。

有些人會問:「我跟著師父修行這麼久了,怎麼魔鬼都不退,還跟著我跑?」其實魔鬼來自於你沒有調心,魔鬼自然會跟著你跑,若是隨時調心,魔鬼就拿你沒辦法了。所以,禪宗有一句話說:「方法是師父教的,禪修的工夫是自己的。」而師父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常常練習調心,並且付出耐心來調心,時間久了以後,工夫自然會現前。有人說:「我要發功!」就像一些外道發功,這發的是什麼功?發的是魔功。而我們發的功,是調心的工夫——心不受境界困擾,就是工夫。以上向大家說明修行要如何得力、怎麼樣才算是得力。

今天我看到有一些社會菁英的學員,在我們的溪邊拔草。拔草的時候,能不能用功呢?能,將心繫於拔草的動作上,就是在用功。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18 禪的理論與實踐|禪的實踐|用禪調心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18 禪的理論與實踐|禪的實踐|無常與死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