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18 禪的理論與實踐|禪的實踐|禪與人間淨土

聖嚴法師

禪與人間淨土

自己轉變,世界就改變

中國禪宗的「禪」,並非只是印度的禪定,它代表著定慧不二的心體、心相和心用。只要能使心安定、清淨,能夠有慈悲心和智慧心,就是「禪」。所以「禪」是用來淨化人間、社會、人心,以及淨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就是「環保」。法鼓山提倡「心靈環保」、「禮儀環保」、「生活環保」、「自然環保」,這四種環保就是運用禪的觀念和方法,達到淨化內在心境、也淨化外界環境的目的。

事實上,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本來就具備這些功能和需要,但人們太自私,不但破壞自己內心的穩定、生活的寧靜,也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這些都與人的嚮往恰恰相反。人們希望內心安定、生活品質良好、社會關係和諧、大自然環境適合居住,卻由於貪得無厭的想法和作法,以致跟原先的希望產生衝突、矛盾,甚至背道而馳,也因此產生種種失衡和不如意。禪的觀念,就是要我們回復本來樸質的良心、直心,把自私心和歪曲心放下,便能出現安定、清淨、慈悲、智慧的心。

一般人都希望別人改變,希望環境適應我們;到任何地方、遇到任何人時,首先都會挑選一下:此環境是否適合居住、此人是否適合與我一起居住,很少人會想到該如何去適應這個環境、如何與環境裡的人和諧相處。當你進入一個新環境,如果只想控制它、征服它,必定會破壞它,而原來的環境為了維護本身的平衡和穩定,便會產生反撲和抵抗,因而導致彼此的衝突,造成災難。

我曾遇到一位男士,幾乎每年都結婚一次,每次結婚都希望我為他祝福。他第一次結婚時來跟我說:「師父,我找到一位理想中的配偶,請你替我祝福。」然而一年又一年,因為認為所選擇的對象問題太多,不適合成為終身伴侶,結婚又離婚。到了第四年,他不再要我的祝福,因他認為自己適合做和尚。

「你這樣是不適合做和尚的。如果你出家,我這個師父就成了你挑剔、批判、反抗的對象。」我告訴他,人與人間的相處,不能自我中心太強,需要彼此學習、互相適應和諒解;夫妻之間、朋友之間、在家人和在家人之間、出家人與出家人之間,都是如此。

「如果僅僅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其他人來適應你,那一定不快樂;自己不快樂,和你相處的人也等於生活在地獄裡。所以,自己先學習將觀念改變,以後就不會再離婚了。」我跟他說。

過了兩年,他又結婚了,直到現在都過得不錯。他跟我說:「終於娶到一個好妻子了!」事實上是他自己的心態改變了。每個人的本質其實都一樣,只要你與人相處的觀念轉變,自己的態度轉變,你的世界就會改變。我們提倡的人間淨土,就是要從自己的想法、作法改變。當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感受到的世界是友善、可愛的話,那我們也一定會被其他人所樂意接受。如果能這樣,你就是生活在自己營造的淨土中。

人間成為淨土,可能嗎?

一般人只曉得禪是一種打坐的方法,其實禪是要我們用一種沉澱心境的方法,使我們回到自己的本來面目,也就是每個人的本質——安定、清淨、智慧,以及慈悲的心。

多數人從小開始,就被自我中心的私心所蒙蔽,所以需透過禪修的觀念和方法來幫助我們,於是佛教有無常、苦、無我、空等理論,還有基礎佛教的數息觀、不淨觀、念佛觀等,以及中國禪宗的話頭禪、默照禪等方法。

利用禪修的觀念和方法,使我們了解自我的觀念是混亂、矛盾的,了解我們一向使用的各種方法,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模式。當我們進行了解和反省時,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所接觸到的人,自然也會改變評價,這就是以「心靈環保」來建設人間淨土的意思。

昨天我在一場心理學會議中做了演講,會場有位心理醫師跟我說:「有的人很喜歡煩惱,如果沒有麻煩事,便覺得無聊;因此認為有事讓自己煩惱、痛苦,活下去才有意思。」諸位可能也有一些人是這樣子的吧!事實上,未開悟的多數人都生活在自己製造的麻煩中,有人還認為這是一種成就、一種希望,是一種生命的價值、一種生活的著力點。

實際上,這樣的人過得非常緊張、無奈,既不快樂也沒有安全感,心靈似乎有所寄託,其實永遠空虛。因為當你心裡不舒服、不快樂、很苦悶、覺得有麻煩時,你所看到的環境就不會是美好的。所以,用禪修的觀念和方法來調整你的想法和作法,即使環境不怎麼美好,你還是會覺得生活在幸福之中。

所謂「淨土」,就是生活環境中沒有物質的汙染、精神的汙染、人為的汙染,以及自然環境的汙染。事實上,自然環境本身不會有汙染,是因為有地震、風災、水災、旱災等天然災害發生,人們無法適應這種狀況,而認為環境是惡劣的。其實這是自然現象,不是汙染,會汙染自然環境的,只有人類。例如:臭氧層的破洞,空氣、土壤及水資源的汙染,都是人類改變環境造成的禍患。如果人類的生活觀念淨化了,就不會接受精神環境的汙染;生活態度淨化了,就不會製造物質環境的汙染。

在他方的佛國淨土中,人的身體不會有生老病死,人的內心也不會有煩惱痛苦。在我們這個地球世界的人間,會有成為淨土的可能嗎?

我們這個世間的人類,出生時就已經確定會有死亡,出生時也帶著會致病的基因一起來,所以我們不求不死亡、不求不害病,要接受死亡以及會害病的事實,但也不要因此老是在憂慮、害怕、恐懼,抗拒疾病的糾纏及死亡的來臨。只要面對疾病及死亡的事實,接受疾病和死亡的事實,珍惜生命、善用生命,來淨化心靈、淨化環境,這就是生活在淨土中了。待人友善、可愛的話,那我們也一定會被其他人所樂意接受。如果能這樣,你就是生活在自己營造的淨土中。

不是問題,何必生氣?

佛教思想中有四種淨土:在天上的「天國淨土」,例如:彌勒菩薩兜率陀天;在他方的「佛國淨土」,例如: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而禪宗所說「自心淨土」,則在你我心中,只要自心清淨、了斷煩惱,當下就在淨土中。

第四種是我們目前提倡的「人間淨土」。在你我尚未死亡之前,所生活的這個地球環境中,雖然會有天災、人禍以及種種不如意事,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想法改變、作法改變;能夠少一些困擾、少製造一些讓自己和他人受苦的原因,你我就是在「人間淨土」裡了。

佛法的運用和禪法的修行,就是要使我們能生活得更平安。生活得平安,內心就平安;心若不安,生活在任何環境中,都不會覺得平安。如果心不安,應該怎麼辦呢?例如:有人對你的批評是不正確的、是冤枉的,是故意要讓你生氣的,此時你該如何反應呢?

當有人罵你,你要想:這是他有煩惱,不一定是你的問題。如果確定不是你的問題,你又何必生氣?如果確定是你的問題,你應當聞過而喜,要感謝他,豈能生氣?

曾有一位先生,經常跟他的太太吵架。他跟我說:「不是我要吵,我的心裡沒有問題,是因為太太老是要跟我吵;我跟她對吵,不是我有煩惱,只是一種本能的反應罷了!」請問:這位先生是不是懂得「心靈環保」?是不是生活在「人間淨土」?是不是接受了禪修的觀念、練習了禪修的方法呢?

請諸位一定要弄清楚︰要讓他人平安快樂,首先要讓自己平安快樂;唯有他人平安快樂,自己才能真正地平安快樂。能夠這樣,心內外的環境,一定是和諧的,這樣才算在做「心靈環保」,這樣才能建設人間淨土。

有時候人家跟你作對、結怨,也許你根本想不透到底是為了什麼,但是你的心中一定要平靜,切切不要他罵過來、你罵回去,運用資源來解決問題最要緊。

最後送給大家兩句話︰要以慈悲心來對待人,要用智慧心來處理事。當有人與你發生爭執時,你不去回應,可能就會沒事了;但如果每次遇到狀況,你一味地不回應,也不一定是好辦法。選擇適當的時機及場合,以慈悲心來包容和原諒,用智慧心來處理和解套,否則你的人間淨土裡,可能就無法寧靜了。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18 禪的理論與實踐|禪的實踐|超越生命中的關卡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18 禪的理論與實踐|禪的實踐|禪與心靈環保

返回目录

Newsletter Sign Up
X
Welcome to the ultimate guide for outfitting your culinary adventures! Dive into the section, your go-to resource for selecting the finest kitchen supplies and cooking tools to fuel your culinary creativity.
Email address
Newsletter Subscriptions
Subscribe Coupon or discount news
Subscribe news
Subscribe comments and messages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