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18 禪的理論與實踐|禪的實踐|禪與心靈環保

聖嚴法師

禪與心靈環保

不求安心,才是安心

禪的首要基本觀念在安心。一般人希望求得安心時,總會去求一個對象,例如對自己信仰的宗教對象祈求或禱告,不過所求的安心,大多希望擁有更多的金錢、權力,以及地位,但是一旦得到後,是不是就能因此心安呢?答案是不一定,因為環境往往會影響人們內心的平安。

最近我看了一則新聞,報導中提到,目前生活在澳洲的人,有百分之七十的人認為恐怖攻擊可能在當地發生,因而覺得不平安;我卻覺得位於南太平洋的澳洲,是個最太平的地方。數月前,我前往中東的以色列,耶路撒冷是當地最神聖的城市,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將它當成「聖地」,照理說,那應該是上帝最照顧、最眷顧的地方,然而生活在那裡的人,卻因為沒有安全感而不快樂。

後來我到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演講,有聽眾問我如何安心?因為他們很恐懼,每天都生活在可能有炸彈爆炸的地方。我給他們的建議是:做好防禦措施。擔心、恐慌是沒用的,好比每天出門,什麼時候會遇上車禍?哪輛車子會撞到你?都是未知數。既然擔心、恐慌沒用,何必不安心呢?所以,平平常常去過生活,災難未來臨時,沒有事;即使會來臨,提早擔心也沒有用。

不求安心,才是真正的安心,把心放在當下,就是平安的。中國禪宗二祖慧可去見菩提達摩時,求達摩給他一個安心的方法,達摩對他說:「你把心找出來,拿給我,我來替你安吧!」慧可向內心觀照,想找自己不安的心,卻找不著而向達摩說:「我找不到我的心在哪裡﹗」此時,達摩則對慧可說:「我已經替你把心安好了﹗」

當我們專注觀照內心時,心就不會浮動,這時候的心是安定的。如果我們的心隨時隨地都能安住於一種方法,做任何事都是一心一意,那就是活在現在。對於未來,我們可以去思考,可是事情尚未發生,不需要去憂慮或興奮;對於過去,既然已不是當下,就不用後悔,也不必覺得驕傲。如果忘掉現在,只想著過去、未來,那麼心就無法真正安定下來。

禪宗的修行,最重要的就是把心念放在現在。過去的不管它,未來的不管它,只是在現在;當發覺連現在也僅是過程,而非根本的存在時,就是開悟了。心念,從極短暫的現在,不斷地變成過去;而未來尚未開始,所以說現在根本是不存在的。因此,當達摩叫慧可拿自己的心給他看時,慧可不看過去、不看未來,只看當下,但他發現連當下的心也瞬息生滅,領悟到自己的心原來並不存在。既然無心可安,心當然是安定的,所以達摩會說已將慧可的心安好了。

放下自我中心的煩惱

從前有位趙州從諗禪師,有一天喝早茶,一個新來的弟子去見他,趙州問:「新來的嗎?」他說:「是!」於是趙州叫他去喝茶。此時,另一位弟子也來向趙州請法,趙州問:「新來的還是舊住的?」他說:「我在這裡住很久了。」趙州也叫他去喝茶。第三位弟子覺得很奇怪,就問:「新來的去喝茶,舊住的也喝茶,您為什麼不跟他們說法,卻叫他們都喝茶去?」趙州說:「你也喝茶去罷!」

後代許多人都在參這個公案,認為其中一定有很深的道理。其實很簡單,那時正是喝茶的時間,現在正在做什麼,心就放在當下。一位弟子曾問自己的師父:「禪是什麼?什麼是禪?」禪師說:「吃飯、睡覺,處處是禪。」弟子又問:「奇怪,每個人都要睡覺、吃飯,那大家不就都在參禪了?」事實上,許多人吃飯時在胡思亂想,睡覺時在做夢,所以能夠睡覺時專心睡覺,吃飯時專注吃飯,就是禪的修行。

要把心放在現在,聽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很困難,我們可以用呼吸來試試看。首先體驗自己的呼吸,知道空氣從鼻孔出入的感覺,你的心不斷知道:「我活在現在的呼吸上,這就是我;我很清楚,我的呼吸就是我,我只知道我的呼吸;不想過去,不想未來,不想其他的事,只知道我的呼吸。」大家能不能一直用這個方法,持續十分至二十分鐘?多數人是沒有辦法的,可知把心放在現在並不容易,因此我們需要經常練習。

我們要有個觀念,就是自己的身和心無法完全掌控,所處的環境也同樣無法控制。中國有句諺語︰「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如意的事,十件當中就有八、九件之多,可見不如意的事經常發生,因此,遇上逆境或壞的運氣,不必去討厭。面對逆境、接受壞運,然後改善它、轉變它,能夠如此,心就不會恐懼、無奈了。

「心靈環保」就是使自己的心隨時都能安定,不受身心狀況影響而痛苦、煩惱,也不因環境好壞而波動。譬如害了病,就要接受生病的事實,看醫生之後,能痊癒當然歡喜,如果不能治好,煩惱也沒有用。觀察自己當下的心,知道它是不存在的,這個「我」實際上只是一個心的念頭。既然現在的心不存在,過去和未來同樣也都不存在,能如此理解,就是無我的智慧現前。

不論是臨濟宗、曹洞宗的修行方法,目的都是要達成無我。無我是放下自我中心的煩惱,將執著、恐懼、憂慮之心消融化解,這時智慧和慈悲的心也就出現。智慧和慈悲出現,心就會平穩、快樂、明朗,這就是修行的結果。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18 禪的理論與實踐|禪的實踐|禪與人間淨土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18 禪的理論與實踐|禪的實踐|生活,就是修行——禪與日常生活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