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18 禪的理論與實踐|禪的實踐|禪語釋疑

聖嚴法師

禪語釋疑

日日是好日

這句話是雲門祖師說的。有人問:「十五以前如何?」祖師回說不知道。再問:「十五以後怎麼樣?」祖師答道:「日日是好日。」14

好日的意思從表面看是晴空萬里,但從心境上看,又是如何呢?在自然界,要它天天晴空萬里並不可能,只有在大氣層之外才日日是好日。在一般人的心理上,一定時時刮風下雨,起伏不定。有修養的人會比較平靜,但要完全沒有風浪烏雲,大概不容易,至少有一點白色的浮雲。這也就是說,普通人的心境很少是完全清明朗淨的,總會患得患失。要像雲門祖師所說的「日日是好日」,必須在大徹大悟之後;任何環境的變化對他不起影響,也沒有主觀的好壞之別。好壞是由於立場以及環境、時代、知識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判斷。如果人沒有自我中心,沒有利害得失之心,不被榮辱動心,這才叫好日。

因此,這句話看起來很簡單,很多人很喜歡,但要達此境界相當不容易,必須有足夠的修行工夫,把一切煩惱完全拋開才能做到。一般人只要暫時拋開煩惱就覺得很輕鬆,可是一旦遇到重大的感情衝突或利害衝突,就無法不動心、不起浪。因此,對「日日是好日」只能心嚮往之,唯有工夫好的禪師才可體會並達此境界。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15

從字面看,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從河裡掬起一捧水,河中的月亮就跑到手中來;一碰觸到花,花的香氣就襲上衣裳。這是前後呼應的兩句話。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沾上任何東西,就跟它分不開,比如見到一隻鳥,鳥雖然仍是鳥,牠卻已經屬於你了。一般人在觀念上有兩種錯覺,一種是:我是我,世界是世界,世界與我不發生關係。這種錯覺會使我們孤立,產生孤獨感,與世界格格不入,憤世嫉俗。另一種是:世界雖與我不發生關係,但把世界當成我所有,這就是自我中心,本不屬於自己的,也要竭力爭取,結果為自己也為別人造成很多困擾。

我們如果把這兩句話用在生活上,就有不一樣的解釋。自我是不存在的,我們跟環境接觸時,就跟環境合而為一,其他人也可以做同樣的事。我捧我的水,跟月亮合而為一,別人也可以捧他的水,享受同一個月亮;我的月亮在我的手裡,他的月亮在他的手裡。到花園行走時,花香也與我、與他人合而為一。

就禪宗而言,這兩句話所代表的境界並不很高,只達到內外統一。人有自我中心才會有情緒變化,然而,當個人和環境統一時,則不易產生喜怒哀樂的變化。這有如儒家所說的「民胞物與」,一切事物的存在與發生都是我自己,不要把自己跟環境對立起來。如果能跟環境統一,即使遇到不幸的事,也不會太難過;遇到突發的喜事也不會太高興。因為這些事原來就跟我並存,我只是照樣生活罷了。

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16

這是宋朝蘇東坡的詩句,蘇軾雖是文學家,但對禪也有所體驗,至少在文字上表現得很好。這兩句詩是說自然界的任何東西、任何景象,都跟佛說法一樣,而且也跟佛的法身,也就是我們的自性一樣。成佛就是心清淨,跟外在一切環境是相連的。不是自己的心清淨而眾生的心不清淨,也不是個人成了佛,看眾生都是罪惡的、可惡的。禪師所見,不論是任何地方、任何現象,都是佛國淨土中所表現的景象。

溪流所發出的水聲等於是佛在說法,廣長舌的意思是廣大而深遠。佛在某地說法,能使很遠地方的許多人聽到,不同語言的人也都能聽懂。這二句詩所傳達的訊息是,世上任何現象,都是佛在教化眾生、度眾生,教世人如何修行,並且說明佛國是如何地清淨莊嚴而慈悲,不一定要見到釋迦牟尼佛或聽任何法師說法才是佛法。然而,見到任何東西都能體會是佛法的表現,這只有禪師才能做到。

以上所敘述的是有聲說法,至於無聲說法是無需張嘴說話,也不需要聽到聲音,就已經有所說法,這是最高的佛法。因此「溪聲便是廣長舌」還不如《維摩詰經》中所言的無聲說法;後者在層次上的表現是無限的、統一的、寧靜的,是和外界完全一樣、完全平等的。

這兩句詩,是從最平常、最易感受的聲色之中來體驗禪師所感受到的世間,普通人只能把它當成詩情畫意來看,不容易視為佛法。但若深一層地想像推敲,聽到水流的聲音,可以聯想到是佛在說法,看到山色,可以聯想是佛的法身。推而廣之,萬物都是佛,不只歷史上的佛,也不是有形相的佛,而是內心經驗中的佛,是沒有自我中心、清淨無限、智慧無限、慈悲無限的佛;佛活在他們的心中,也遍布於任何地方。只要體驗、感受那是佛,佛就在那裡。一般人說佛在西天,但在禪師看來,佛就在我們眼前,所見所聞都是佛。既然都是佛,就不必說這個我喜歡,那個我不喜歡;這個東西好可愛,那件事情好可怕。這些差別其實都不存在。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17

這兩句話字面上的意思是,任何有水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月亮;天上沒有一絲雲,藍空無限地遼闊。若從禪的立場來看,前一句意謂著什麼都是現成的,只要我們有心去看,它就在那裡;有心要找的東西,一定找得到。心的本身就是水,只要有心,就有你所要見的東西。我們心中如果事先存有想要找的東西,這個東西可能就找不到,好比「踏破鐵鞋無覓處」。然而,如果內心恰如江面的水,沒有主觀色彩,只要月亮當空,江面自然可映現月亮。因此,心中只要沒有主觀色彩,任何東西都可不費工夫得來。後一句的「萬里無雲」表示內心沒有煩惱,沒有喜歡或不喜歡的人或物,一片坦蕩蕩,無際無涯。即使站在一個很小的立足點,但是因為心中沒有東西,所以能包容一切東西,內心天地廣大如宇宙。

這兩句話其實是前後呼應的。第一句表示,假如有心,此心不一定要指向一個目標,處處都可以是目標,樣樣都是所需要的東西,得心應手,左右逢源。第二句表示,即使生活圈子再小,人事再複雜,我們都能包容,小圈子變成無限大,對複雜的人事也會感覺那是特別為我準備的好環境。也就是說,自己心中不要有主觀和成見,世界自然太平,自然可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會感覺自己走入絕路,這兩句話告訴我們,大江小江的月亮都是同一個。我們遇到或好或壞的人事,其實是透過不同的環境而有不同的感受,不必大驚小怪或垂頭喪氣;只需把它當作自然的發生,考慮如何接受、如何處理,也就可以了。

貪觀天上月,失卻掌中珠18

天上的月可望而不可及,已經握在掌中的明珠則是事實。現實生活中充滿了這種現象:自己往往好高騖遠,希望得到不可能得到的東西,而存在於眼前的東西卻忽略不要了。

這兩句話的涵義很深。掌中的珠是自己內心的佛,我們本身就是佛,而天上的月是我們心外的佛。透過佛經我們知道有許多佛在十方說法度眾生,我們通常一味期待他方世界的佛來幫我們、度我們,但是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們自己就有成佛的條件,要用腳踏實地的修行做代價,開發自性中的佛,這就是掌中的珠。很多人忘記手中有珠,只望著天上的月亮,想摘它,結果把手中的珠丟掉了。我們如果空有理想和目標,而不腳踏實地從現在就努力做起,手中的珠遲早會遺失。

這兩句話非常積極,但層次不高,是針對剛學佛的人來說的,告訴他們自身就有清淨的佛心和法身,要靠自己的修行來開發。如果應用於日常生活,這兩句話可以說明「身在福中不知福」。有些人老是嫌自己的太太或丈夫不好,別人的太太很賢慧,別人的丈夫很能幹,結果造成家庭問題。有人在事業上高估了自己的才能和天資,或者弄不清自己的性向,做了不適合自己做的事,結果一事無成。人應該了解自己的能力,這就是自己的本錢,是手中的珍珠。

青山本不老,為雪白頭綠水原無憂,因風皺面19

有人認為這兩句話點出了人生的無奈,我的看法正好相反。如果從被動的角度看,山自己不動,雪撒在上面,它就老了;水本來無事,風一吹,把它吹皺了;看來真是無奈,這是一種悲觀消極的態度。我的解釋則是如此:青山是非常自在的,青山永遠是青山,下不下雪與它無關;下了雪別人看它白了頭,它卻未失去自己;雪融化之後,別人說山又恢復青色了,其實山色並非回青,它本來就是青的,是雪禁不起考驗,遇熱融化了。綠水本身不動,是風在動,風才是無奈的,無聊時吹皺了水,累了只好停;不是水恢復了平靜,水本來就是平靜的,風才是無能,它沒有辦法使水永遠起皺。

以上所說都是暫時的現象,不是永恆的存在。從禪的立場看,自己的本性是永遠不變的,是受到客觀環境的影響而亂了,本性還是跟佛一樣,只要把煩惱去掉即可。因此,煩惱本不存在,乃因客觀環境而起。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任何苦樂,都是變化不已的,和自己的本來面目沒有關係。我們常說金錢是身外之物,其實任何功過也都是環境的影響,是環境在動,不是本性在動。世間沒有壞人也沒有好人,人都是平等的,只因環境的作用使某些人做了妨礙他人的事,因此成為所謂的惡人,環境使某些人做了對他人有益的事就成為好人。若從本質上看,不論好人壞人都是一樣的,只有好事與壞事之別。因此,若要使世界和平,欣欣向榮,必須從教育、哲學、宗教等著手,產生好的力量;如果想立竿見影,則要從政治著手,使更多人做更多的好事。

雲在青天水在瓶20

很多人認為禪很奧妙,但這句禪語很平常,不要把它看得很玄。

雲在天上,不跟人在一起:雲變成雨,下到地面,才能裝入瓶裡,但是水和雲本質上是同一種東西。我們常鑽牛角尖,好高騖遠,設立一個不切實際的理想和目標。為什麼不去欣賞自己的生活環境、工作崗位以及周圍的人?不論他們是天上的雲還是瓶裡的水,兩者都是真實的,是同一種東西。

可是不要弄混了:在天上的是雲不是水,在地下的是水不是雲,地位不同。人在不得志的時候,常被人看不起,成功之後,很多人就來追隨奉承,我們把這叫作世態炎涼,覺得人情太薄了。其實不必這麼想!自己有辦法時,當然讓人來求,沒辦法時當然求人,何必顛倒事實?有些人成功了,還有人譏評他的出身,但他現在畢竟出頭了,要看當前的事實,不必論過去。

對所接觸的人或事,不要忿忿不平。雲是在天上的,水是在瓶裡的;叫化子是在馬路上要錢的,有錢人是坐在豪華沙發上的。有錢人不要看不起叫化子,叫化子也不要自卑,這是各人目前的位置和立場。有人對我說:「聖嚴法師,你如果不努力,我就看不起你。」我說:「感謝,感謝。」又說:「你努力有成之後,我就重用你。」我說:「謝謝,謝謝。」如果我不努力,是該被別人看不起,如果我努力,也會有人加以鼓勵;這是很平常的事。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18 禪的理論與實踐|禪的實踐|企業與禪修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18 禪的理論與實踐|附錄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