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五輯 佛教入門類|05-02 正信的佛教|唯識就是唯心嗎?

聖嚴法師

唯識就是唯心嗎?

不。唯識論雖以精神為主,但不否定物質,也不否定客觀的現象,如要否定,那就一空到底,連「識」也無從可唯了。

其實,若講哲學上的唯心論,除了唯物論,幾乎多可納入唯心論的範圍。比如培根、洛克、休謨等,算是主觀的唯心論,黑格爾算是客觀的唯心論,康德算是意志的唯心論,詹姆士算是經驗的唯心論,柏格森算是直覺的唯心論,羅素算是存疑的唯心論(這一唯心論的分類法見於太虛大師《法相唯識學概論》)。

總之,不論是哪一種的唯心論,總要立出一個標本,做為他們立論的基礎,有了一個標本的偶像,就難免不犯以偏概全的錯誤;存疑的唯心論是比較開明的,但他們不能指出一個究竟的歸路,仍不免令人有徬徨之感。

至於佛教的唯識論呢,雖講「三界唯識」,三界之內的萬事萬物,均由八識所變,一切的物象——器界,均是八識的相分——現行,但是並不否定自我而外的一切眾生,三界唯識,是說三界之內的一切現象,是由三界的眾生各自的八識共同所變,也就是三界眾生的共業所變,這裡所稱的八識,不僅是指的當下的心識,而是包括了無始以來的業力所熏的心識,由於業識的現行,便成了八識的相分,成了三界的現象,成了我們所處的世界。我們的世界,物質是由同界所有眾生的八識所變,眾生的相互為緣,也是由於同界眾生的八識互變。

唯識論的宇宙觀,稱為「賴耶緣起」,阿賴耶識是第八識的梵文音譯,意思是藏識,能夠含藏一切業種,當業種現行而感得的果報,便是唯識變現,這是從本體上著眼的。若從現象上著眼,便可稱為業感緣起,因為,八識所變的果報——現象,實在是由於各自所造的業力而來。若從方法上著眼,不管是賴耶緣起也好,業感緣起也好,都不出乎「緣生」的原則,唯有眾緣和合,才有現象成立的可能。所以佛教的基本原則,是緣生論。佛教的最終目的是一個「空」字,因為不用標立任何形而上的偶像,所以不會落於以偏概全的泥沼,因為由緣生而歸結於性空——我固空了,法也空了,所以不會令人有徬徨莫措之感。一般的哲學家,我字都空不了,法(形上的標本偶像)字,當然更加無從空起了,如果他們一旦真把他們自我執取的標本空去了,他們便會失去自己的立足之地而成為無依的遊魂!

所以,佛教的唯識論,絕不是哲學的唯心論能夠相擬相比的。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五輯 佛教入門類|05-02 正信的佛教|佛教共有多少宗派?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五輯 佛教入門類|05-02 正信的佛教|禪宗就是禪定嗎?

返回目录

Newsletter Sign Up
X
Welcome to the ultimate guide for outfitting your culinary adventures! Dive into the section, your go-to resource for selecting the finest kitchen supplies and cooking tools to fuel your culinary creativity.
Email address
Newsletter Subscriptions
Subscribe Coupon or discount news
Subscribe news
Subscribe comments and messages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