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業報
一、世間無常,國土危脆
釋迦牟尼佛說:「世間無常,國土危脆。」1意思是說,我們的生命以及所處的環境都非常脆弱,隨時都可能遇到災難、遇到死亡的威脅。
自有歷史記載以來,世界環境除了有自然界的風災、火災、水災外,還有人與人之間殘殺、鬥爭的刀兵災,以及饑饉災、疾疫災,也就是佛經所謂的三大災、三小災。其中自然災害最難防禦,每當發生時,總會為人們帶來恐慌。
地球世界平常看起來好可愛,鳥語花香、山青水綠,十分賞心悅目,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發生事故。有一次我在中國大陸陜西,一夜之間,所有的農作物都被黃土覆蓋起來了;人只要在外面一小時,身上就積了一層厚厚的黃土,車頂、車窗也都是。人出門的時候一定要把嘴巴摀起來,不然吸進的都是黃土。還有一次我走在北京市市區,突然間覺得呼吸困難,連忙問身旁的人,才知道空氣中都是沙。漸漸地那個沙子就像下雪一樣,鋪滿了整個馬路,然後愈來愈重、愈來愈強。我用傘擋,可是因為風很強勁,沒多久傘就被吹壞了,最後只好躲進了旅館。臺灣雖然沒有大風沙,但是有地震,還有颱風。每次颱風一來就淹水,可是沒有颱風,又會乾旱,到時不僅土地會龜裂,連水也沒得喝了。
所以,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是真正安全的,但是人很愚癡,總認為災難不會降臨到自己身上,死亡離自己很遠。只要今天沒有災難,今天就放逸、就覺得很快樂,所以平常都很貪戀、執著,貪得無厭,放不下、捨不得,不是跟這個人鬥氣,就是跟那個人爭長論短,因此增加更多的危險、增加更多的苦難。等災難來的時候,就叫苦連天、怨天尤人:「老天爺!你沒有長眼睛嗎?我也沒有做壞事,為什麼要遭受這災難?」這都是愚癡。
二、涓滴惡業積累成重報:災難發生的原因
災難感覺上是突然發生的,但事實上,任何災難都有它發生的原因。有的是在過去世造的共業,到了這一生,這一個時代,在這個環境裡,一起受果報。
所謂共業,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在過去個別造的業,你造你的、他造他的、我造我的,可是因為性質相同、相似,所以在這一生一起受報;另一種則是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方造的共同的業,但是這種情形比較少。
譬如今生,我們居住在同一個環境裡,有相同的風氣、相同的觀念、相同的行為,雖然有些行為在我們這個社會被視為合理,或是站在法律的立場、人的立場並沒有犯罪或犯法,但事實上,只要對眾生造成了傷害,就是惡業,也是我們的共業,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但惡業就是惡業,不會因為不知道而不存在或改變。
因此,在地球上,有的是地球上共同的業報,凡是地球上的人都會有同樣的果報,也有的是亞洲人或中國人共同的果報,再縮小範圍,各地區有各地區共同的果報,小到同一個家庭也有共同的果報。譬如家人遇到什麼困難、災難的時候,就是這個家庭的共業。
《地藏菩薩本願經》說︰「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也有古德說「業不重不生娑婆」。假如沒有造那麼重的業,我們就不會生在這個娑婆世界;而到了娑婆世界以後,我們又造了種種的業。造了業後,又都不承認,甚至於根本不曉得自己造了惡業。為什麼?因為愚癡、顛倒。觀念不正確就是愚癡,因愚癡而犯罪、造業,自己不知道,還怪罪別人,這就是顛倒。因此,應該要來的災難就會來。
只有學佛的人聽了佛法的開示才會承認、才會相信,也只有修行以後的人才願意接受這種觀念,因此,普通人一邊造業、一邊受報,一邊還在罵;罵老天不長眼睛,這就是顛倒。
有人認為不殺人、放火和搶劫,就算是好人,其實我們時常不經意做點小壞事、說點小壞話、存點小壞心,要知道許多小小的罪集合在一起受報,就變成大的果報。就好像我今天借一毛錢,明天借一毛錢,天天都借一毛錢,聽起來只借了一毛錢,但仔細算起來,十天就借了一塊,一百天就借了十塊,一千天就借了一百塊,一萬天就是一千塊錢了。如果累積起來是一千塊錢,你就要還一千塊,不能說:「我只是拿了一毛錢,怎麼要我還一千塊?」有時還不只還一千塊,因為要連本帶利地還。
三、別業:懺悔功德減輕業報
雖然說是共業,但是災難發生時,有人受的果報輕,有人受的果報重,這是共業之中的別業。別業就是有一點差別;有懺悔心的人,受報輕一點,沒有懺悔心的人,有多少罪就受多少報。
學佛要常常起慚愧心、懺悔心,每天反省自己,是不是動了什麼壞念頭?或說了什麼壞話?傷害了什麼人?或是做了什麼讓人不舒服的動作?如果你說:「是他自己活該倒楣,是他先碰我的,我並沒有惹他,我才倒楣呢!」這就是不知慚愧、懺悔,也是前面說的借小錢,等到最後連本帶利一起還的時候,又開始怨天尤人了。如果知道慚愧、懺悔,受苦受難時,你會說:「這是應該的。」不但能面對這個災難、接受這個災難,還能進一步處理它,並放下因為災難的痛苦所產生的不平,這就是有智慧的人。
諸位來參加修行的菩薩,都是好人中的好人,但是平時還是會說一些小壞話、做一些小壞事、存一些小壞心,即使打七時也一樣,譬如一隻蚊子咬你,你啪的一聲就打下去,打完以後才說:「唉!我在念佛,剛好送牠往生,阿彌陀佛。」你應該說:「阿彌陀佛!我念佛,你吃我的血,我結你的緣,下一生你要成為人,要來念佛,現在是我布施你。」然後想到牠可能還會咬其他的人,於是想辦法帶牠出去,至少不會被人打死。
還有,心裡一邊念佛,一邊有一些雜念、妄念,妄念裡可能還有一些惡念、邪念,這時要懺悔。你說:「念佛都還有這種念頭出現,平常不念佛的時候,不是更多嗎?我應該要好好懺悔。」經常懺悔,這種念頭就會愈來愈少,雖然還是會出現,但是懺悔就表示要改過。
懺悔並不是等於悔恨,修行的人是沒有悔恨的。我起了壞念頭,應該承認自己修行不夠,就要加緊努力精進,好好修行。
這樣我們受報時,第一會重罪輕報,懺悔之後,雖然還是要受果報,但重的罪可能輕報,輕罪也可能不報。因為你承認錯誤了、懺悔了,受你傷害的眾生會因你懺悔的功德而原諒你,所受的果報就不會那麼重了。
過去無量生以來,我們有許多怨親債主,都會向我們討債,懺悔之後,有一部分會原諒我們,果報就會少一點。因此,我們平常一定要用工夫,使得平常能少做一點壞事、少說一些壞話、少動一點壞念頭。如果動了,沒關係,隨時懺悔,受報就會比較輕一點,而且你的惡業會愈造愈少。所以,懺悔非常重要。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五輯 佛教入門類|05-10 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第一篇 修學佛法的基本知見|第五章 佛法的觀念:苦、無常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五輯 佛教入門類|05-10 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第一篇 修學佛法的基本知見|第七章 人生最後一件大事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