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阿彌陀經》講記
第一章 簡介
釋迦牟尼佛生於西元兩千六百年前的印度,據說他活到八十歲,三十一歲開始就在印度說法度眾生,一共說了四十九年。他一生說了許多經典,被譯成漢文的有六百幾十部,其中《阿彌陀經》是很特殊的一部。它是屬契經、應頌、記莂、諷頌、自說、因緣、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議等十二部經中的「自說」類,即無問自說,就是沒人請法,釋迦牟尼佛主動說的。而一般經典都有請法的人、說法的因緣,像這樣無問自說的經典並不多。
經典分成大乘和小乘兩類,《阿彌陀經》屬於大乘經典,在印度早期並沒有流通,要到釋迦牟尼佛涅槃之後幾百年,大乘經典才漸漸地流通,並傳到我們漢地,也就是中國。
這部經典是在魏晉時代從西北印度傳來中國的,當時有一位龜茲國的王子,名叫鳩摩羅什三藏,他來到中國,然後翻譯出這部經。
鳩摩羅什三藏是中國佛經翻譯史上三位偉大的翻譯家之一,其他兩位是唐朝的玄奘大師及義淨三藏大師。雖然在鳩摩羅什之前已經有許多翻譯家,但是翻譯得最好、最多,而且文字最優美的,還是非他莫屬。而現在我們最喜歡讀的經典多半也是他翻譯的,譬如《法華經》、《維摩詰經》。
這部經之所以稱為《阿彌陀經》,是因為它是在介紹我們這個世界的西方、十萬億個佛國以外,一個叫作極樂世界的淨土,而那個淨土的佛就叫作阿彌陀佛。在印度並沒有「經」這個字,用的是「sūtra」。sūtra是梵文,意思是智慧的花串,就是將最寶貴的智慧語言串在一起。這裡的智慧語言是佛陀的,把它們結集在一起,就叫作sūtra。漢文因為不知道要怎麼翻,就直接音譯為「修多羅」。但中國人講天經地義,將聖人之言稱為經,譬如四書五經、六經、十三經,中國古聖人留下來的語錄、文獻都叫作經,因此也將佛陀之言的結集稱為「經」。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五輯 佛教入門類|05-10 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第三篇 無相念佛──念佛禪|第四章 念佛的功能:同時完成三種淨土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