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慈雲懺主淨土文〉講記
編案:《慈雲懺主淨土文講記》原為「隨身經典系列」叢書,現收入本書做為附錄。
前言
這一篇文章的作者慈雲懺主遵式知白(西元九六四─一○三二年),是宋朝天台宗的一位大師,與四明知禮同出於寶雲寺義通的門下,乃是螺溪義寂的第三傳。他對彌陀淨土的弘揚,不遺餘力,其撰著與淨土法門相關者,則有《往生淨土懺願儀》、《小阿彌陀經懺儀》、《誓生西方記》、《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勸念三世佛偈》、《往生西方略傳》等。
其中的《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現被收入《大正藏》第四十七冊,其「決疑」有三門:疑師、疑法、疑自;「行願」開四門:禮懺、十念、繫緣、眾福。在「十念」門中,主張每日清晨服飾以後,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口氣為一念,如是十口氣名為十念,意在令心不散,專精藉氣束心,作此十念已,發願念迴向文,便是我們現在要講解的〈慈雲懺主淨土文〉(以下略稱〈淨土文〉)。其內容相當好,能夠堅固我們對淨土法門的信心。
本次所根據的經文是抄自常州天寧寺版《禪門日誦》三十七頁,此與現被收入《大正藏》第四十七冊一四七頁的文字內容,略有出入,例如「以此念佛因緣」句原為「願此十念」,「意不顛倒」句原為「心不倒散」。不過今依《禪門日誦》所刊文字講出。
一、阿彌陀佛的弘願
全文的大意是說:我們要一心一意地皈依和嚮往西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願阿彌陀佛用清淨的、慈悲的、智慧的光來照著我,而且用佛的慈悲誓願力來攝受我。我現在以正念分明來稱誦阿彌陀佛如來的名號,乃為了行菩薩道,為了求生西方的彌陀淨土。因為阿彌陀佛在過去因地中曾經發過這樣的本誓弘願說:「如果有眾生希望生到我的淨土來,只要他的心非常懇切,而且有信心,僅僅憑著十念,就可以生到我的極樂世界來。如果不能往生我國的話,我便不會成佛。」這一段是依阿彌陀佛在《無量壽經》裡所說四十八願的第十八願文而來。
下面接著說:依我這樣念佛的因緣,就能夠進入阿彌陀佛如來的大弘誓願海中;而承蒙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能夠使我的一切罪業全部消除,善根福德因而增長。到臨命終時,讓我自己預先知道,在什麼時候我要往生西方。並且在臨命終時,但願我的身體沒有病苦,而我的心在那時候,也不要對這個娑婆世界所有的人、事、財物放不下;心意不會顛三倒四,就如進入禪定一樣。
在那個時候,但願阿彌陀佛以及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還有無量的聖眾,也就是無量的菩薩和聲聞羅漢,都到我的面前。阿彌陀佛的手上拿著金色的蓮台來迎接我,在一念之間,我就生到了極樂世界的佛國淨土。
到了極樂世界之後,我就是蓮花化生,在蓮花開放的時候,就見到阿彌陀佛,聽到佛為我說最上乘的佛法,頓時讓我開悟佛的智慧,而又能夠讓我去廣度眾生,早日圓滿菩提悲願,成就佛的悲智,也就是能夠成佛了。
以上這段慈雲懺主所寫的淨土文,內容非常簡明而又充分,非常懇切,也非常感人。修行淨土法門的人,能夠把這段迴向文背熟,不斷地反覆使用也就夠了。
二、建設人間淨土的思想
這一段文字裡面,我們沒有看到建設人間淨土的意思,可是修行淨土法門的人,一定是首先對現在的生活是肯定的;從現在的生活裡修淨土法門,而用修淨土法門的條件,落實在現實的生活中,同時祈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故在慈雲懺主《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中的「繫緣門」說:「凡公臨私養,歷涉緣務,雖造次而常內心不忘於佛及憶淨土。」
又在「眾福門」指出,出家四眾當修《觀無量壽經》所示的三種福業;在家王臣亦當修《普賢觀經》所示的五事:1.不謗三寶,不障出家;2.孝養父母,奉事師長;3.正法治國,不邪枉人民;4.於六齋日,令行不殺生;5.當深信因果。
這都是淨土行者,落實於人間生活的證明。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五輯 佛教入門類|05-10 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第四篇 《阿彌陀經》講記|第二章 經文內容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