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滿願
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花開見佛 根據《無量壽經》卷下所示,往生彼佛國土,有兩種生:一者胎生,二者化生。
(一)胎生者:乃因心存疑惑,修諸功德,願生彼國,可是不了佛智,於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疑惑不信,然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命終之後,生彼宮殿,壽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故在彼國,謂之胎生。
(二)化生者:若有眾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作諸功德,信心迴向,此等眾生,命終之後,往生彼國,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須臾之頃,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故在《無量壽經》卷下,舉上輩行者為例云:「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轉,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至於「花開見佛」在《觀無量壽經》說到上品上生的行者「生彼國已,見佛色身」;上品中生的行者「此紫金臺,如大寶花,經宿即開」;上品下生的行者「往生七寶池中,一日一夜,蓮花乃開,七日之中,乃得見佛」。
中品中生的行者「經於七日,蓮花乃敷」;中品下生的行者「經七日,遇觀世音及大勢至」而不能見佛。
下品上生的行者「經七七日,蓮花乃敷」及見觀音、勢至;下品中生的行者「經於六劫,蓮花乃敷」。
由這些經文可知,往生淨土後,自中品以下,未必能夠花開見佛。善根不足福德不夠者,雖生佛國,卻無福見佛,信心不足者,花也不開,稱為胎生。
即聞佛乘,頓開佛慧 是指生彼國土之後,立即見佛聞法,悟入佛之知見。見佛的目的,在於聞法,聞法的功能,在於開發自心中的無上佛慧。例如《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的第四十六願云:「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但如果蓮花不開,也沒見到佛及菩薩,便無聞法因緣;縱然得見佛及菩薩,若係自中品中生以下階位的行者,雖可聞法,而不開佛慧。
中品中生者,花開聞法,得聲聞初果的須陀洹,經半劫已,成阿羅漢;中品下生的行者,只見觀世音及大勢至,聞法歡喜,得須陀洹果,經一小劫,成阿羅漢。21
下品上生以下的行者,只見觀世音及大勢至二位菩薩,為彼等說法,當然也無由使得行者「頓開佛慧」了。22
若登上品上生的行者,得生彼國,即能聞法,即悟無生法忍;若登上品中生行者,即「因前宿習,普聞眾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諦」,「經於七日,應時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若登上品下生行者,生彼國已,「雖見佛身,於眾相好,心不明了。於三七日後,乃了了見,聞眾音聲,皆演妙法,遊歷十方,供養諸佛,於諸佛前,聞甚深法,經三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初地)」。到了中品上生的行者,花開聞法,「應時即得阿羅漢道」。23
可見唯有上品三階可以見佛聞法,證無生法忍的初地菩薩位,能於無上菩提的佛道不退;並且僅有上品上生,方能於生到彼國之際,立即見佛聞法,立得無生法忍,立證初地菩薩的大乘聖位。所以〈淨土文〉,希望淨業行者,均以上品上生為發願目標,故要說「即聞佛乘,頓開佛慧」。
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由於修持阿彌陀佛淨土法門的行者,最重視發菩提心,所以最初發心,即是大乘的菩薩。《無量壽經》卷下因此要說疑惑大乘廣智者,雖然願生彼國,只得胎生,壽五百歲,常不見佛。
所謂菩提心,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是願成佛道的大心;既願成佛,必須先行菩薩道廣度眾生。所以往生西方淨土,並不等於逃避現實,在未往生之前,須修淨業因行,深植種種福德善根;往生西方淨土之後,若登上品上生,立即位階初地不退轉菩薩,立即展開廣度眾生的悲願。
《阿彌陀經》說:「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說,生到極樂國中的人,都可獲得不退轉位的保障。該經又說:「其國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不僅供養諸佛,也要度諸佛國土的眾生,如同我們所居的是釋迦牟尼佛所化國土,可是也得到西方淨土菩薩聖眾的救度。所以《無量壽經》卷下云:「彼國菩薩,皆當究竟一生補處(如觀音、勢至),除其本願,為眾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普欲度脫一切眾生。」這與該經卷上第二十二願願文相同,從不退轉位的初地菩薩,再歷二大阿僧祇劫,廣度眾生,畢竟皆成一生補處,畢竟皆能滿菩提願,成等正覺。
在往生西方淨土之前,應當發菩提心,自利利他,精勤不懈。例如《無量壽經》卷下有云:「汝今諸天人民,及後世人,得佛經語,當熟思之,能於其中,端心正行,主上為善,率化其下,轉相敕令,各自端守。」又云:「汝等於是廣植德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進,一心智慧,轉相教化,為德立善,正心正意,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這都是明示,唯有自度而亦度人,方能圓滿大菩提願。此處的熟思佛經佛語,端心正行,不犯道禁,忍辱精進,一心智慧,正心正意,齋戒清淨者,均為自修自度;率化其下,轉相敕令,各自端守,布恩施惠,轉相教化者,是為廣度眾生。
《無量壽經》卷下又說:眾生輾轉於生死過程之中,雖以「教語開導,信之者少,是以生死流轉,無有休止」,「數千億劫,無有出期,痛不可言,甚可哀愍」。所以若人已知佛法可貴、眾生可憫者,自修淨業,必定也當竭其所能,轉教他人,同修淨業,滿菩提願,共成佛道。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五輯 佛教入門類|05-10 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附錄〈慈雲懺主淨土文〉講記|彌陀相迎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