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碑林」的佛教文化
四月十九日,星期二。

西安碑林前
上午遊「西安碑林」,原址是孔廟,現在的正式名稱是「陜西省博物館」,這是收藏我國古代名家石碑最最齊全也是最豐富的一個陳列館。此館以唐代的《石台孝經》為基礎,經宋、金、元、明、清繼續收藏,現在的規模則是民國二十六年(西元一九三七年)由名建築家梁思成的設計,修建完成於民國二十七年二月。一九八二年增建第七收藏室,加入了清代的名家石碑一千多件。

碑林內懷素的草書
我對書法藝術純屬門外,但是對於佛教有關的碑刻,關注有加。我在碑林中,見到了久已慕名的許多石碑,例如歐陽詢的兒子歐陽通書《道因法師碑》(西元六六三年建立),褚遂良(西元五九六─六五八年)書《大唐三藏聖教序》,僧懷仁集王羲之(西元三二一─三七九年)書的《興福寺殘碑》,史維則書《大智禪師碑》(西元七三六年建立),顏真卿(西元七○九─七八五年)書《多寶塔碑》,徐浩(西元七○三─七八二年)書《不空和尚碑》,柳公權(西元七七八─八六五年)書《玄秘塔碑》,王羲之七代孫隋代智永禪師書《千字文》,懷素大師(西元七二五─七八五年)書《千字文》等,皆為隋唐書法大家的作品,亦係後代書法家必須臨摹的範體書法,確是由佛教文化和佛教信仰所產生的民族遺產。其中具有佛教文化史的價值,也表達了佛教信仰的傳播對於中國文化的貢獻。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2 法源血源|二三、法門寺的佛指舍利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