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印度的第一站
十月二十日下午,準備離開加德滿都的蘇提奧白洛旅館,在前庭的大迴廊裡坐著等車。這時才發現上面懸有巨幅的紅布,寫著歡迎我們的英文字;在此已經住了兩天,竟然沒有發現。我們先後受到兩家尼泊爾旅社同等的禮遇,大家感到非常高興。特別是這家旅社,是由歐洲人主持的,全世界有幾十處連鎖店,規模非常大,設備也相當講究,比起歐美和亞洲各大城市的旅社,毫不遜色。尤其是每餐的飲食,都是法國式,菜色好,味道好,清淡不油膩,非常適合我們的口味。因此團員們都說︰「誰說朝聖辛苦?一路上有這麼好的旅館,吃的、住的都比臺灣還好。」事先準備的乾糧、食物倒成了多餘的顧慮。
下午一點三十分離開旅社到達機場,乘上三點三十分飛往印度的印航班機,飛出加德滿都盆地群山起伏的地帶,抵達印度中部的巴特那(Patna)機場,費時正好一個鐘頭。這個地方據說是通向尼泊爾的國際機場,其實只是個小型的國內機場。在移民局和海關的證照查驗及行李檢查,竟然耗費三個小時,而且一再受到留難,把護照查了一次,發回來又再收進去查一次。我們還看到行李檢查台的海關人員,對一位入境旅客的一件行李箱花了一個半小時去檢查,若照這樣的速度進行下去,我們到第二天上午也走不了。大使旅行社的總經理,也就是我們的總領隊陳麗鋒先生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所以先送香菸,還是不夠,指名要酒,可是我們是朝聖團,沒有人會帶酒,因此送他們鋼筆,還是不行,結果連手電筒及手頭用的東西全給了他們,再加上若干盧比,終於打發過去。通關免查,一律放行。可是當我們走出機場海關時,已經快晚上八點了,印度方面的旅行社人員,已在海關外面等了我們三小時。
裝載好行李之後,巴士直駛市區的孔雀王朝巴特那旅館(Maurya Patna
Hotel)。巴特那是玄奘三藏在《大唐西域記》中所記載的波吒釐子城,在佛經中譯為華氏城,梵文原名是Pāṭaliputra,又叫Putra。2它是古中印度摩揭陀國新建的國都所在地,也是世尊時代阿闍世王從王舍城遷都於此而建的新都。在《大智度論》卷三提到佛涅槃後,阿闍世王由於人民轉少之故,捨王舍大城而於其邊更築一小城,名為波羅利弗多羅,即指此城。又根據玄奘三藏《大唐西域記》卷八的記載,此城位於恆河南邊,人民多半尊敬佛法,有佛教寺院五十餘所,僧侶一萬多人,而且都學習大乘的教法。它是孔雀王朝鼎盛時代,亦即阿育王的建都之地,所以印度曾有一段時間以摩揭陀語為流行的國語。直至今日,摩揭陀語仍是活的語言,而且被視為神聖之語,許多佛教的原典,據說是由摩揭陀語轉寫成梵文的。可是我們到達華氏城,既見不到玄奘三藏所見的五十多所寺院和一萬多個比丘僧,當然更見不到阿育王時代的盛況。目前的巴特那還是印度中部的一個主要城市,也是交通中心,我們在這個旅館也受到相當好的招待。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3 佛國之旅|二四、選購佛書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