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佛教協會與建設部
我在去(一九九○)年三月間,給大陸的中國佛教協會和社會科學院分別寫了一封信,試探詢問進入大陸訪問的行程、日程和接待單位的意見。也就是如要進入大陸,必須投石問路,像我們這樣性質的考察團,不是主管旅遊事務的「中國旅行社」所能承攬,因為在他們既定的旅遊路線之中,沒有這樣的先例,而且有些地方也不在旅遊重點之內。結果社會科學院的楊曾文教授,回信建議我,委請中國佛教協會出面接待較好,因為我們所到之處,都跟佛教有關。可是我跟佛協的趙樸初會長及周紹良副會長通信之後,雖然他們都表示非常歡迎,樂意接待,只是在信件往返、意見溝通方面,速度相當緩慢,直到去年秋天,還沒有得到比較具體的結論。
當時恰巧有一位農禪寺的信徒,也是法鼓山遷建委員會的顧問伍宗文博士,去大陸訪問,我也有意邀請他參與我們的考察團,而他是「臺灣省都市研究學會」的總幹事,準備代表該會到大陸跟建設部的官員商談在大陸舉辦學術會議的事宜,因此提議何妨考慮改由大陸建設部出面接待,更可獲得多方面的便利。因為該部主管大陸全部建設,佛教古建築的修復,也是他們的工作範圍,並且可以派遣該部的古建築專家陪團指導。
就這樣,當伍博士從大陸訪問回來,帶給我確實的消息,大陸建設部有誠意接待我們,而且是得到他們部長的親自承諾。可是在我們這方面,又覺得突然從佛教協會改為建設部,於禮於情都該跟佛協打聲招呼,表示歉意。於是在伍博士再度訪問大陸之時,特別由建設部的官員陪同去拜訪佛協的趙會長。
該會表示,這樣的安排也相當理想,因為自從文革結束以來,佛協經常和文物單位及園林單位發生摩擦。大陸政府,在名義上強調推行「宗教落實政策」,在實質上是開放旅遊重點,也就是把佛教的古寺名剎修復之後,主要是做為吸引國內外遊客的觀光所在,僅有部分發還佛教。但是佛教協會仍憑著政府「落實宗教政策」的承諾,要求把修復或正在修復的名山古剎,發還給佛教,做為宗教活動的道場。因此必須跟政府的事業單位如文物部門及園林部門的幹部們費盡唇舌,據理力爭。
到目前為止,例如我們要參觀的敦煌、雲岡、麥積山,甚至北京的潭柘寺、戒壇寺、雲居寺等佛教古寺名山,都不屬佛協的管轄,如由佛協出面接待陪同考察,可能不會非常順利,改由建設部接待,對佛協而言,倒讓他們少了一番麻煩。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5 火宅清涼|一、建設法鼓山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