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5 火宅清涼|一五、建設部談建設

聖嚴法師

一五、建設部談建設

四月十二日下午,預定的節目是兩點鐘訪問建築科學研究院,晚上拜會建設部,並接受該部的晚宴。因為在香山飯店經過參觀之後,大家依戀不捨,希望多看一些,到了三點才從香山出發,到達北京城裡的安外小黃莊路九號的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已是四點。

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機構,下設二十幾個研究所,有五百多人。而我雖然已到北京兩天了,還沒有弄清這個建築科學研究院跟建設部的關係。在臺灣時,伍宗文博士每次都說是由建設部主辦的,怎麼又跟建築科學研究院發生了關係,當然伍博士曾經給我說過幾次了,只是我還沒有弄清楚。不過四月十日在機場迎接的人員,遞給我的名片之中,有三個不同的單位和地址。我還是弄不清為什麼會跟幾個機構同時發生了關係而來接待我們?因此十二日下午,我是在迷迷糊糊之中到達了建築科學研究院。

當我們走上該院的二樓便發現在他們會客室前的橫枋上,掛著一長幅紅底白字的歡迎布幛,寫上︰「熱烈歡迎聖嚴法師一行來院訪問」。這使我們感到這是一個隆重的接待場面,然於進入會客室時,除了我們的團員之外,只有他們的院長徐培福、副院長陳肇基,加上兩位高級建築師一共四人。由徐院長和陳副院長分別為我們做了三十分鐘有關該院事業系統、技術工程,以及對外合作等項目的簡報。因為我對於建築一竅不通,所以沒有話說,而僅由我們的領隊伍博士致詞。事實上,伍博士還代表「臺灣省都市研究學會」總幹事的身分。當伍博士代表他的學會取出一只錦盤,準備送給建研院時,我才發覺我們也帶有一只錦盤要送給該院。伍君看我懵懵懂懂,馬上提醒我當晚建設部的宴會上另外也要送一只錦盤。關於此事因為我沒有交代,所以也無人想到。只好請我們的施建昌居士立即乘計程車趕回旅館,找到從香山飯店運來的行李並找出錦盤。在兩個小時之後,當我們步入晚宴場所之時,施居士已在那等候了。

真所謂隔行如隔山,進入佛寺和道觀時,我還有一點頭緒,到了專管建設的政府研究機關,竟然會呆頭木腦。

在當天下午所見的人、所談的主題都是關於建築。只有一個例外,那是當我們正要離開該院之時,出現了一位自稱是北京市「居士林」的王龍居士,他是該院電子計算中心的軟體工程師及業務主辦。他專修淨土,而對我的書卻看了幾種,盼我能夠再寄一部分著作給他們的居士林。因為時間匆促,未及多談。後來從中國佛協人員口中知道,北京居士林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組成的學佛團體;他們沒有固定老師,只是彼此間互相研討佛學,有淨有禪,而人數只有幾十位。他們不僅對佛學的研究有興趣,而且是信仰和實修並重的團體。這使我感到相當地欣慰,在今日的大陸,畢竟尚有知識分子的佛教徒。

作者贈團旗給大陸建築科學研究院院長徐培福

當我抽空把建設部人員給我的名片一一加以對比,發現接待我們的,可以分為三級。第一級屬於建設部,有兩位副部長,三位屬於該部的國際合作司;第二級是建築科學研究院,有正副院長及該院外事處人員;第三級是中國建築技術發展研究中心建築歷史研究所人員。

當我們在北京的幾天之中,他們上、中、下三級的三個單位,派出了建設部的國際合作司外事辦公室主任陳玉貴;建築科學研究院派出外事處副處長李茂坤,重要的場合,他們的院長徐培福也都陪同出席;建築歷史研究所副所長屠舜耕,他們的所長于振生也陪伴著到了幾個地方。

離開北京到山西、甘肅各地考察之時,共有三位全陪的人員,除了李茂坤、屠舜耕,建設部的國際合作司則派出項目主管武曉蓉女士。實際上,建設部的國際合作司外事辦公室,也兼管對台辦事室的工作。陳玉貴、武曉蓉、李茂坤這三人在他們部院兩級單位中,平常就是專管對外交涉聯絡的,對各部門、各地方都很熟悉,人面廣,關係多。原則上說,有了他們陪同,處處都可以「開綠燈」通行無阻。至於屠舜耕,他是一位高級建築師,屬於技術部門的一位學者,為我們在參觀古代建築之時提供歷史知識及技術性的說明。

當天下午五點半,到達新大都飯店,也就是我們當晚要住宿的旅館。未進房間卻先往餐廳,建設部在那兒設晚宴歡迎我們。由副部長周干峙主持;他已先我而到,在那兒等候。筵開三席,都是該部幾個單位的重要幹部和職員,除了前面已經介紹過的人員全部出席之外,也讓我見到了他們的總工程師壽正華、城市規畫設計研究院院長鄒德慈。

建築歷史研究所高級建築師傅熹年,是一位古建築、古玉、古文物的評鑑專家,他的席位被安排在我的右邊,是一位備受尊敬的年長學者。他們建築歷史研究所所長于振生反而坐在他的下邊。跟我同桌的還有一位建設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黨文章。這些人的名片上,除了印有他們的職稱,多半還印有他們專長的身分,例如高級工程師、高級建築師等,表示他們都是學有所長的專家學者。國際合作司的陪團人員,沒有專長的頭銜。

當晚的宴會,氣氛相當融洽。那位周副部長,的確是位學者,在致簡短的歡迎詞時,說得非常誠懇,也很謙虛。因為我們是一個建築考察團,成員多半是建築工程的專家,所以當晚約來陪客的都是他們部裡的菁英學者。他希望我們能暢所欲言地交換彼此的經驗和意見,也希望能對我們法鼓山的建設有所幫助。

大陸建設部副部長周干峙致歡迎詞

接著,他們鼓掌要我公開發言,我便做了簡單幾句觀念性的報告,表示向他們諸位專家請教。我說,建設法鼓山的理念,是根據如下的三點︰1.要站在現代人的立足點上,一方面回顧歷史文化的優良傳統,同時展望未來文化的帶動創新。這也就是中國人一向主張的繼往開來、承先啟後,既不可忘掉過去,也不能不想到未來,而且現在就是現在。2.要保持建築地的原有地貌,不可移山填壑,並且珍惜原有的資源,如溪流、活泉,乃至於原生的一草一木。3.在基本的安全設施及美觀實用的範圍內,盡量做到技術和建材的現代化,以及形象、顏色的本土化。

當我講完之後,周副部長以及同席的專家學者,一致覺得我的意見非常的新穎而且穩重踏實,應該就是現在建築界的共同理念。但又認為既不拋棄傳統,還要創新未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同樣的宴會,在四月十四日的晚上,在另一個叫作圓山飯店的地方,還有一場。那是由建築科學研究院的院長徐培福作東,但是,他請建設部的另一位副部長干志堅主持,干氏告訴我們︰社會主義的祖國,思想進步、建設發達、人民的生活提昇了又提昇;大陸平均的工資數目雖然不高,可是物價低廉,又有各項的福利、補助,例如糧食相當便宜、公家提供的宿舍租金之低,幾乎等於免費;若以資本主義社會的平均國民所得標準,來評斷大陸的情況,是不公平的。他又向我們埋怨說︰外國人和海外的中國人,因為不了解中國的實況,故用懷疑的態度看他們、批評他們。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5 火宅清涼|一四、香山飯店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5 火宅清涼|一六、雲居寺.石經山

返回目录

Newsletter Sign Up
X
Welcome to the ultimate guide for outfitting your culinary adventures! Dive into the section, your go-to resource for selecting the finest kitchen supplies and cooking tools to fuel your culinary creativity.
Email address
Newsletter Subscriptions
Subscribe Coupon or discount news
Subscribe news
Subscribe comments and messages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