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5 火宅清涼|一八、北京的故宮

聖嚴法師

一八、北京的故宮

四月十四日,星期日。

當我上次去北京訪問之時,預定去故宮訪問的那天(四月十一日),正好遇上漫天黃土高原吹過來的黃沙,我就只好留在旅館休息,而讓三位年輕的居士前去參觀。今年的四月十四日天氣很好,無風、無雨、也沒有大太陽。

上午八點三十分出發,由屠舜耕先生陪同,他對故宮的建築,熟悉得如數家珍。一般遊客是從故宮的午門進入太和殿前的大廣場,我們卻由後門入口,先遊後宮的御花園,遙望故宮的背後,就是明末的崇禎皇帝吊死之處——煤山。

故宮宮殿的建築布局,有中軸及兩翼之別,又有外朝及內廷之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的三殿為中心,文華、武英的兩殿為輔翼,是皇帝舉行大典及召見群臣、行使權力的主要場所。「內廷」有乾清、交泰、坤寧,以及東西六宮等,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和后妃皇子們居住、遊玩、祀神之所。

從故宮建築的歷史來看,雖然以明朝的皇宮為基礎,卻以清朝的建築為主體。它的色彩模式,應該都是清朝的。雄偉龐大的建築群,在中國當然是獨一無二,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故宮所用建材的最大特色是漢白玉的雕刻之多,令人歎為觀止。以致有人說︰「如果沒有房山的漢白玉,也就沒有北京的皇宮及天壇。」

故宮的太和殿

過去許多的中國寺院建築,不論由王公大臣捐建或由僧尼募建,多半模仿帝王的宮殿形式,乃至各種經典的「經變」圖畫,描繪佛國淨土的建築,也是採用皇家的宮殿形像,做為表現淨土環境的莊嚴,因此宮殿化的寺院建築,極易受到中國人的認同和喜愛。但以現代人所要求的佛教精神而言,當以普及化的人間環境較為適宜,所以宮殿式的建築,不是法鼓山所要模仿的。

不過我在故宮也很仔細地看了每棟建築物,目的是在體會一個皇帝和在宮中生活的人們會有怎麼樣的感受。雖然皇宮是經人工的美化而接近神話故事中的天堂仙境,但那些建築物畢竟是在人間,裡面住的依然是人間的凡夫,如果心中煩惱很重,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跟被囚禁在牢中的滋味,也沒有兩樣。無怪乎傳說順治皇帝曾經有悟道詩云︰「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做一百年的皇帝竟不如當半天的和尚那麼愜意自在。

下午,我在旅館休息,團員們去參觀法源寺的建築。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5 火宅清涼|一七、頤和園的群賢會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5 火宅清涼|一九、琉璃廠.王府井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