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5 火宅清涼|三○、古建築與法鼓山

聖嚴法師

三○、古建築與法鼓山

晚上七點三十分,是我們從臺北出發以來的第一次研討會,各人將一週以來所見、所聞、所感的精要部分,圍繞著法鼓山的建設計畫,提供了相當寶貴的意見。透過我自己的學習和消化,將其做一綜合的敘述如下︰在出發之前,我個人對於中國的古代建築或者中國佛教的傳統建築,雖然見過不少寺廟及宮觀的中國建築,但是對於它們的結構和歷史演變並不清楚,經過一個多星期的看、問、聽,漸漸地進入了情況。

古建築的類別

所謂古建築,以現存的標本類別而言,則有︰宮殿、佛寺、壇廟、陵墓、園林、佛塔、道觀、清真寺、民居第宅、橋樑等,其形式則有亭、台、樓、閣等。它們的原始結構是從山洞、地穴和巢居,演變而成為樑柱式的結構,那是以木材為主的建築,是以立柱、橫樑、順檁為主要的構件所組成。這種結構的特點是富於彈性,可以防震,所謂「牆倒屋不塌」。以樑柱承重,牆壁的強弱並不重要。如果雨量少,氣候乾燥的地區,這種建築可以保存千百年而不至於塌倒朽壞。例如山西應縣的木塔,建於西元一○五六年,高六十七點一三米,是中國現存最古、最高的木構建築;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建於宋初,高二十三米,雖歷經地震而不倒。又如我們已參觀了的五台山南禪寺亦係晚唐遺珍的木構建築。

又使我知道中國古代建築形式的多彩多姿,有方、長方、三角、六角、八角、十二角、圓、半圓、桃形、扇形、日形、月形、梅花形等等。屋頂的形式,則有平頂、坡頂、尖頂、圓拱頂等等,而在坡頂中又有廡殿、歇山、懸山、硬山、攢尖、十字交叉等等。還有把幾種形式錯綜組合成者。檐亦分有單檐、重檐。

就其所用的色彩而言,則根據不同的需要,可以局部或全部以不同的顏色做為裝飾。牆面有紅、黃、灰、白、赭、黑等色。屋頂除少數採用本色的磚瓦,多用光澤鮮明的琉璃瓦,有黃、綠、藍、紫、黑、白、紅等種種。至於樑、柱、斗、拱、檐、藻井、平棊、門窗、隔扇等木質部分,採用油飾、彩繪,表現出富麗堂皇和莊嚴熱鬧的氣氛。

這次我們從實地考察所見,愈古老的建築,愈重視實用,而不重視華麗的藻飾。明清的建築,漸漸地重視裝飾,富於色彩的變化。這跟中國儒家的節儉和道家的自然,並不相稱,跟原始佛教及禪林的簡樸,也不調和。

從一週以來的考察所見,中國古代的寺院建築,在布局方面,有兩個基本原則,就是四合院和中軸線。如果地形許可,建築物的排列,主要殿堂的配置,一定是由前向後連成一串,以幾個主殿,加上廂房,形成前、中、後幾個四合院;然後再向兩翼發展,成為左右兩軸線,各各形成對稱的若干個四合院。如果地形不許可,則中軸線的配置,還是不變,兩翼的建築物,便因地制宜了。

一般寺院,都有圍牆,做為與外界分隔的屏障,目的是為安全、謹慎、幽靜、獨立,很少是為裝飾。

建築群的組成

從建築群的組成而言,最完整的應該包括照壁、影壁、牌樓、三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再加上依不同性質的寺院而有不同的殿宇,例如毘盧殿、文殊殿、觀音殿、普賢殿、地藏殿等,還須加鐘、鼓二樓、伽藍殿、藏經樓、祖師殿、禪堂、齋堂、方丈、僧寮等。規模小的也可以把三門做為天王殿,廂房做為方丈、僧寮、齋堂,再加上大雄寶殿,以一個四合院,組成具體而微的佛教寺院。牌樓也有等級,皇宮是四柱七樓,王宮四柱五樓,一般寺觀多用四柱三樓或二柱一樓。五台山菩薩頂三門牌樓,便是皇宮等級的四柱七樓。

再從每一棟房子來看,最簡單的就像民居一樣的單檐硬山頂,面寬三間或五間,就可成為一個大殿,殿的基礎一定是在高出地面的台基之上。殿內的佛壇和佛像,所占的空間面積,比例都相當大。殿前的丹墀或庭院,多半比較寬廣,使處身於寺院中的人,既感到隱密安全,又覺得幽靜寬敞。這應該是古代寺院建築的重要所在。至於樹木的栽植,花草的陪襯,也以簡潔古樸為上。參觀了這麼多的寺院,尚未看到花木雜陳的庭院。

寺院的室內地面,以大型方塊的地磚鋪砌,較為普遍,室外地面,則用石塊、石板、厚磚等材料鋪地為常見,這些都能讓人有自然、簡樸、厚重、踏實的感覺。

未來的法鼓山建築

因為臺灣即將建設的法鼓山,是屬於南方亞熱帶的氣候和海島的環境,使用的建築材料,除了磚石之外,主要的也該不是木料,而是鋼骨、鋼板、水泥、砂石。我們還需考慮現代臺灣地區的建築所應具備的條件,例如防震、防風、防潮、通風、採光以及地基的安定安全,上水道、下水道、電器工程的考量、垃圾及廢水等的處理,這跟古代的建築是無法相提並論的。尤其法鼓山雖須有古代寺院的功能,卻是以一個現代學府的形象跟世人見面。所以我們只能從美觀、幽靜、樸質、安全、謹慎等方向,吸取古建築的長處,例如照壁、影壁、門樓、垣牆、連廊、廡廊、主軸線、四合院等的配置,學到一些什麼。事實上,我們在歐美國家所見到的古建築,以及現代化的大型群體建築,好像未見過主軸線的設計型式,四合院倒不乏其例。如果由於地形的條件,就不受任何既定觀念的束縛,可有很多自由發展的空間。

在這七天之中,我們學到一項不得不注意的事實,那就是在形式、顏色,以及使用選材的表現方式和空間條件的相互關係,必須統一整齊,彼此呼應,否則就會顯得雜亂無章,而缺少和諧穩重的整體感了。

全團的每一位成員,都非常用心,非常誠摰地為法鼓山,提供了很多寶貴的意見,雖然各有各的想法和看法,大體上對我們未來的建築,相當有用。到此為止,雖然只看了一個星期,收穫已經不少,法鼓山究竟要參考些什麼,大致上已經有了眉目。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5 火宅清涼|二九、普化寺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5 火宅清涼|三一、火宅清涼

返回目录

Newsletter Sign Up
X
Welcome to the ultimate guide for outfitting your culinary adventures! Dive into the section, your go-to resource for selecting the finest kitchen supplies and cooking tools to fuel your culinary creativity.
Email address
Newsletter Subscriptions
Subscribe Coupon or discount news
Subscribe news
Subscribe comments and messages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