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藝術的天堂
四月二十四日,星期三。
敦煌的藝術,包括建築、雕塑和壁畫。可是能做為商品而見之於敦煌街頭的,多係壁畫的臨摹。連毛織、絲織的掛氈,也都以敦煌壁畫中的飛天、菩薩、佛像的描繪做為構圖,既有實用價值又有藝術品的紀念價值。
因為目前敦煌市民的收入,百分之八十是靠旅遊業,所以滿街都可以看到販賣紀念品的禮品店,那兒的土產,除了用祁連山玉石雕成夜光杯之外,主要的是以帶有敦煌色彩的手工藝品。那兒的人,大大小小,好像都會拿起筆來畫幾幅畫;能夠送到商店裡標價出售的作品,都應該有了最起碼的藝術水準。可是那些商品,經過大盤小剝,價錢並沒有準則,買賣之時,討價還價,懸殊很大,如果你是外行又加上急性,八成都會上當。
我不能算是急性的人,不過,要就不買,如果一定要買,卻是向來不會殺價還價,因為我的想法是︰自己需要的,就是值得的;自己願給的,便是應給的;自己已付的,即是當付的。否則的話,豈能不生煩惱,也正由於如此,常常被人看作上當鬼!

敦煌街頭雕塑,反彈琵琶的天女。
我們在敦煌住了兩晚,幾乎把敦煌市區的文物圖書商店都逛遍了,每一個人多多少少也都找到了各自中意的紀念品。那些商店除了新華書店的書籍沒有虛價,其他的真要抱著貨比三家不吃虧的態度才安全。我個人沒有需要的東西,也沒有想到贈送紀念品的對象,倒是為了法鼓山未來的展示和收藏,選購了十多幅蠟染的敦煌佛畫。
冉教授在敦煌認識一位朋友,告訴他有一位青年畫家,已有十多年的畫齡,並且參加過多次的聯展,如果我們需要敦煌壁畫的臨摹品,那位畫家夫婦都是個中高手。所以在四月二十三日的晚上,我們幾乎全團出動,訪問了那對畫家夫婦的家。的確讓我們看到了人人都喜歡看到的東西,幾乎每個人都買了一幅或兩幅畫。這位畫家的名字叫作李月伯,我發現他不僅是臨摹敦煌壁畫的高手,他的水彩畫及水墨畫,都具有相當的功力水準。

敦煌機場的壁畫
事實上,我們從敦煌一下飛機,已從候機室中看到迎面的大幅壁畫;進入了敦煌賓館餐廳,也可以看到大幅的壁畫;在敦煌研究院的正面,也有一幅整面牆壁的瓷燒大型壁畫。這些都不是臨摹的壁畫,仔細再看,又會發現是現代人的風格。這使我想到將來的法鼓山,也應有幾幅大面積的掛畫及壁畫,既不能抄襲古人也不能離開佛教古文化的特徵,而是要給未來留下現代人的創作,卻不能讓人產生和古代佛教文化沒有關聯的印象。

敦煌賓館北樓雕塑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5 火宅清涼|四四、敦煌的佛教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