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南郭寺
參觀了麥積山之後,雖然已是下午四點,但是太陽還是很高,我即要求訪問覺華老和尚所提起的南郭寺。正好那天陪同我們參觀麥積山的當地建設局官員,就是負責重建南郭寺的主管,他非常高興。
南郭寺位於天水市南郊約兩公里處的慧音山坳,占地八千一百六十四平方米。創建年代待考,但是唐朝的詩人杜甫,於唐肅宗乾元二年(西元七五九年)流寓秦州之時,曾到此寺借住,而留下有名的詩篇,那就是《秦州雜詩二十首》中的名句:「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從詩中「老樹空庭」的句子來看,南郭寺在杜甫的時代,就已經有了老樹,可見此寺已十分古老。
寺內現存有:1.三段前蜀王衍乾德三年(西元九二一年)的《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經幢,2.宋神宗熙寧六年(西元一○七三年)僧惠寶有〈秦州南山妙勝院新修磚塔第二級石碣記〉,3.清代的三通石碑。詳細記載了南郭寺歷代修葺的情況。現存建築是經清代順治、乾隆、光緒幾代修葺增建的。清高宗乾隆六十年(西元一七九五年)建關聖殿。清德宗光緒三十年(西元一九○四年)又重修和新建其他殿宇。為紀念杜甫,同年並將「東禪林院」改為「杜少陵祠」。一九二○年因地震,使五級浮屠及涅槃殿坍塌。一九二二年浮屠殘部為軍閥孔繁錦拆毀。

南郭寺三門
我們到達之時,雖然車子直達三門,路況卻很不好,彎路多而角度大,路面狹而陡。不過,到了寺前,的確見有兩棵千年的古槐,樹圍達七米多。
該寺的建築布局,從三門入內的中軸線上,是天王殿、中殿、後殿。加上東西兩廂,形成前後兩個四合院。各殿的塑像,包括四天王、釋迦佛、二脇侍、二菩薩,都是最近才完成的,作者是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的退休人員,一位五十多歲的雕塑家孫先生。他是摹仿麥積山北魏風格的所謂「秀骨清像」,手法相當高明。據說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已經製作了幾十尊複製品,幾乎可以亂真,準備送到日本展出。這位孫先生可能也是那些複製品的工作者之一。

南郭寺內千年老柏樹
我們也看到了南郭寺新修的東西兩廂兩個院落,西為禪林院,東為杜少陵祠,後為鐘鼓二樓。又在庭院中見到兩棵老柏樹,都已只剩樹桿而沒有樹皮,樹身雖已臥倒,樹梢頭上還透露著青春的綠意。看樣子還不至於枯死,已經被當地政府列為重要文化保護單位。在天水這樣的地方,四周山上都沒有高大的樹木,唯獨南郭寺有四棵千年老樹,而且生機盎然,相當難得。
這座寺院在文革期間,曾被用作青少年感化院,寺內文物全遭毀壞,唯獨老樹無恙。
當晚回到天水賓館,用過晚餐之後,臨時得到通知,七點半時,天水副市長張儉成,到我房間探訪。因為這位僅有四十來歲的副市長,晚上八點另外還有會議,所以在房中只坐了十分鐘,便匆匆離去。這是我在大陸之行的二十一天中,唯一的一次,有地方的一級首長前來拜訪。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5 火宅清涼|四七、麥積山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