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錢的哲學
一月二十三日,星期四。
下午二至四點,我應邀出席「中華文化復興總會」一項座談會。該會是民間團體,它的現任會長卻是現任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先生,祕書長黃石城,副祕書長吳東昇,可知此乃政黨與工商企業界結合的一個社團組織。
此項座談會係與《工商時報》聯合主辦,《中國時報》擔任協辦的型態出現。主題是:「錢的哲學——現代財富價值觀」,主席是中央研究院院士陳昭南,出席的人士則有名作家柏楊、臺大經濟系教授林鐘雄、馬偕醫院協談中心主任陳顯明、立法委員王世雄、《工商時報》總編輯鄭優等知名之士。
這項座談會的動機,是因臺灣民眾正在走著經濟繁榮而金錢觀念模糊的道路,有的崇拜金錢萬能,有的從事金錢遊戲,大家被金錢迷惑困擾,社會因金錢價值的判斷不正確而帶來混亂,金錢本可保障人的安全,反而為安全招致威脅,所以該會邀請到代表不同立場的人,以各不同的角度,指出正確的金錢價值是什麼。

作者應邀出席「中華文化復興總會」所舉辦的座談會,右起:王世雄、作者、林鐘雄。
我的發言內容,共計七點︰
(一)富貴的意義︰有財富者未必就是貴人,能用金錢與財物來有益於人者,方為真正的富貴中人。
(二)貧窮的意義︰物質的貧窮未必會造成災難,心理的貧窮,準會為他自己和跟他相關的人,帶來困擾和苦惱。
(三)家庭教育重要︰不僅宜從嬰兒期開始,甚至要從母親懷孕之後立即開始胎教,孕婦要以仁慈的愛心,對待所有的人與物。孩子出生後,切忌用威脅利誘哄嚇詐騙,來使兒童就範。事事以仁愛心誘導孩子,不可以交換為條件。
(四)人人養成藏富於社會大眾,藏福於眾生群中的觀念和習慣,乃是最可靠安全的儲蓄行為。
(五)財富如流水,布施如挖井,井愈深,水愈多;布施得愈多,財富則愈大。
(六)物質的財富,在佛經說為五家共有︰水、火、盜賊、惡政、不肖子。如果有財富而善於運用,算是自己的,如果財富雖多而不能取之於社會還用之於社會者,便不是自己所有,乃屬於五家的。
(七)要普遍提倡知福、惜福、培福、積福的因果觀念。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6 東西南北|四八、春節慰問.寵物與野犬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