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7 春夏秋冬|四、我寫「三聚淨戒」

聖嚴法師

四、我寫「三聚淨戒」

至於我自己的論文,〈從「三聚淨戒」論菩薩戒的時空適應〉,今(一九九二)春在美國寫了半個月,連「註」共約兩萬五千字,接著請哈佛大學的J.
C.
Cleary博士翻成英文,也花了半個月的時間,他說我雖然用的是現代語,看來容易,但是學術性的專有名詞太多,尤其是有關戒律的術語、人名、書名等,多半不曾有人把它們翻成過英文,所以沒有前例可援,使他費了不少心血,但在會場中,使得與會的國際學者便利不少。

我這篇論文的主題「三聚淨戒」也比較特殊,近世在國內固然從未有人加以討論,就是國際學者也少有人做過專題論文,雖然研究戒律的人,都知道「三聚淨戒」是什麼,那僅僅是三句話: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可是它在菩薩戒中的演變過程,以及所含攝的層面和內容,清楚的人確實不多;特別是「三聚淨戒」對於今日世界的現代社會,有多大的重要性,知道的人很少,這應該就是我要提出這篇論文的原因所在。

作者發表論文

我把那篇論文分成九節:1.佛戒的起源,2.菩薩戒的重點及其人間性,3.由約而繁的菩薩戒,4.彈性的三聚淨戒,5.涵攝的三聚淨戒,6.既難且易的三聚淨戒,7.由易而難的三聚淨戒,8.有收有放的三聚淨戒,9.結論。

我在結論中,有如下的一段話,可以說明我寫這篇論文的目的所在:「從本文的介紹和探討,已知三聚淨戒的繁簡舒卷及有收有放的情況,是隨著時代及環境的遷移而出現了多姿多樣的變化,有著相當廣闊靈活的空間。誰若能夠掌握了止惡、修善、利生的三大原則,站在發菩提心並堅持正見的基礎上,就可以發揮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效果。」

二十分鐘的發表時間,當然不能允許我把這篇論文全文宣讀。但是學者們的手上,都有了中英文兩份稿本,而且都已看過,我要藉此機會,向諸位行家請教;同時也盼借重這次學術會議的權威性,來確定我這篇論文的論點和資料的正確性,以便我要推動並鼓勵今後菩薩戒的傳授,當以三聚淨戒為基準,這是我要發表這篇論文的用心。

我這篇論文的另一特色,是引用了藏傳的資料,例如:月稱的《入中論》、寂天的《入菩薩行論》、彌勒的《現觀莊嚴論》、阿底峽的《菩提道燈論》、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廣論》。同時也討論了有關日本佛教的圓頓菩薩戒。這在我的著作之中,乃是第一次嘗試。那也是因為今後的佛教,應該是世界一體,中國佛教不能無視藏傳及日本佛教,必定有其共同性,始能可大可久。從菩薩戒來講,藏傳的佛教,並沒有梵網菩薩戒,卻有三聚淨戒,所以我這一篇文章,應該是具有時代性和世界性的。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7 春夏秋冬|三、應邀而來的佛教學者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7 春夏秋冬|五、會場外的活動.五大特色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