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台灣英文雜誌社
七月二十一日下午,我在訪問故宮博物院之後,便送走了參加學術會議的學者群。
七月二十二日星期三上午七點,我率領了農禪寺、中華佛學研究所,以及法鼓山護法會的幹部和主要義工六十多人,去臺北縣的三峽鎮,訪問了台灣英文雜誌社的幹部訓練中心。那是一家專門發行及推銷國內外暢銷讀物雜誌的代理公司,目前有直屬的推銷員兩千人,受薪的員工五百人,年度的銷售量是一百萬冊,所以在臺灣的新聞出版界,僅次於《中國時報》和《聯合報》,推銷量居第三位。
這家簡稱為「台英社」的負責人陳嘉男居士及其夫人陳美智居士,是我們法鼓山的榮譽董事。因為我們法鼓山的護法會是在沒有預備工作及預備心理的情況下組織起來的,所以很想知道「台英社」經營成功的運作情況。好的經營必定有好的幹部,好的幹部必定有好的教育與訓練。我相信我們法鼓山必定可以從「台英社」學到寶貴的經驗。
他們準備得非常周到:用幻燈片、圖說、錄影帶,以及黃世棧經理的解說示範。我們在那兒度過了整整一天,最後陳嘉男居士告訴我五點他的經驗論:第一,常常訓練幹部們自己說:「不行重來。」第二,要除三毒:「馬馬虎虎」、「沒有問題」、「差不多嘛」。第三,統一理念,統一權威,常常提醒大家:「總經理說」、「董事長說」的四字訣。第四,僅用可塑的青年,不用跳槽的人員。第五,講究知的層次和知的時段。這五點陳居士的經驗談,對於一個穩定的公司,的確很實際,對於一個剛成立的機構,可能是不易全部做得到的。
這個訓練中心占地三甲多,被整頓成山區中的一座花園。該中心設有一位總負責人,那便是經理黃世棧先生,因他高頭大馬,聲若洪鐘,講話時很像一位司令官,他就是策畫和主持訓練課程的總教官。從他們錄影帶的介紹和理念的闡述,可以知道他們是學習了日本各大企業和商社訓練新進員工所謂的魔鬼營方式,加以改良、補充,而成為「台英社」自己所需的訓練內容和項目。
受訓的員工,有男、有女,也有層次,有的是為了新進推銷員的培養,有些是為了幹部的成長,有的是為了達成某一項目標而召集的特別訓練。在受訓期間,比軍隊還要嚴格,對於效果的要求是百分之百。學員之中,有人如果不能通過考試,他會痛哭流涕,不斷地要求自己「不行重來」,萬一實在不行,只有等待下次訓練時再重來,但是據說,這種例子並不多。
其實日本所謂魔鬼訓練營的開創者,是模仿武士道精神,最先則是模仿禪宗寺院禪師鍛鍊禪眾的手段。不過,武士道是為了效忠於他們的主人而賣命,現在的所謂魔鬼訓練營,是為了達成他們對於工商業所要求的目標而磨鍊,這和禪宗要求禪眾放下自我而用鉗槌逼拶,目的不同。禪宗的目的是要使得禪者通身放下,不但放下身外物,也要放下身體,連身內的心也要放下,那才能見到打成一片、無內、無外、無我、無人、也無眾生的風光。所以陳嘉男居士跟我講:「師父,我們不能講無我,也不能講沒有目的。」我說:「是的,禪坐是講心法,在於把心練到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你們的訓練是在於練出他們的信心、決心、意志,這也是禪的訓練的基礎工夫。」因為修行禪法的人,如果不能開悟,至少也能練出決心和毅力來,心量也會更加寬大一些。不過該訓練中心的管理觀念和訓練技巧,使我學得很多,對我及法鼓山的萬行菩薩們,都是有用的。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7 春夏秋冬|五、會場外的活動.五大特色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