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禪七.電視台.中學.禪修營
這次在國內的三個月期間,除了曾去日本訪問一週,尚有不少比較重要的活動。
從七月二十三日到三十日為止,主持了臺灣的第四十四期禪七,共一百七十六人參加。為了培養弟子們助人禪修的能力及信心,故將例行的「小參」方式做了一些調整:先由果醒、果鏡、果祥三人,分別接談,若有他們三人解決不了的問題,才來找我;其次,我也會接見每一位禪眾,不過是以十人為一個梯次,若有相同的問題,只要一人發問,其他九人都能聽到。事實上,在禪七之中,有關身心、方法、觀念等可能發生的問題,都會在我早、中、晚的每次開示之中,做了提示。用這樣的方式,我就不致那麼吃力,大眾也照常能得受用。
這次我在國內三個月期間,曾在電視上出現了八次,由於國際會議、剃度典禮,及大型演講,都有電視記者來做錄影採訪。同時有兩個非常叫座的電視節目,讓我和觀眾見了面。
一是中視的《女人女人》節目,於八月一日晚間,由趙寧先生主持,並邀立法委員丁守中、作家洪啟嵩,跟我對談。湊巧趙寧是星雲法師的皈依弟子,丁委員和洪先生都曾跟我學過禪坐,所以很有默契,播出的效果很好。沒有想到,一個老和尚進入《女人女人》中去軋了一角。其實這個節目不僅是給女人看,他們的角度相當地寬廣。
另一個是中華電視台,由李濤先生主持的《新聞廣場》,在八月二日的上午十點至十二點,現場播出,主題是「如何建立祥和的社會」。跟我同台接受訪問的是一位美國神父,那是天主教光啟社前任社長丁松筠。以李濤和丁神父的知名度及收視率而言,請我來參與,無疑有點冒險,丁神父會彈、會唱、會演、會主持節目,是螢光幕前的個中能手,而我僅僅偶爾客串,怎能和他們相比。幸好,播出的結果,觀眾反應還可以。一般的意見是說,我的談話內容有深度,丁神父的神態有吸引力。我由於連日來的勞累,而且前一天剛從榮民總醫院檢查身體出院,抽了血,又做了胃鏡和直腸鏡的檢查,感到非常虛弱。當我進入華視攝影棚時,又遇上那麼強烈的冷氣,使我既發抖又咳嗽。在一個小時接受訪談的過程中,我的氣力不足,無法放大聲音,距離麥克風又遠了一點,可是我並沒有當場暈倒,隨同前往的僧俗弟子們,事後都還說「很好」。我想也許是因為他們是我的弟子吧!
到了八月十五日,我又被華視邀請去擔任一場「宗教與教育系列演講」的主講人之一,我講的題目是「自私與無我」,借他們的華視大樓視聽中心,做了一場錄影演講。雖然現場聽眾只有兩百多人,而在播出之時,據說有相當高的收視率,並且還可能會重複播出,或者送到海外播出。
另外,我也上了華視的《寶島風情畫》以及《關懷臺灣系列》的節目。在電台方面,我接受了臺北教育電台的訪問、中廣《螢光夜語》及《傳遞文化的薪火》的專題訪問。
此外,這次在臺灣除了一般的演講之外,尚有兩場特別演講,第一場是九月十四日應邀到臺北第一女子中學做專題演講,那是由該校校長丁亞雯女士主持的週會,用四十分鐘演講,十分鐘問答,講題是「宗教信仰與人生成長」。另一場是九月三十日星期三的下午,接受新竹中學的邀請,對他們全體學生,做了一場演講,題目是「宗教信仰與人生」。前者是女校,後者是男校,而且都是臺灣一流的公立中學。
臺北一女中前任的校長是呂少卿,現任的校長是以前的訓導主任。我國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博士就是新竹中學畢業的,現在天普大學任教的傅偉勳博士,也是竹中出身。
我會答應去做這兩場演講,既出乎我自己的意外,也使很多人驚訝。因為這兩年來,許多大專院校的邀講,我都因為無法分身而一一婉拒,何況對象是中學生?可是我在接見北一女中訓導主任鄭志奮女士時,就自然而然地答應下來;當我受到竹中的校友葉榮嘉建築師代該校邀請之時,也很爽快地答應了。在這兩校講出時的效果,非常良好。最初有不少學生交頭接耳,當我讓他們舉手調查有多少自認為是佛教徒的,兩校都不出十分之一,甚至於二十分之一,他們似乎無心要聽一個老和尚念什麼經,但在五分鐘之後,大家都安靜了下來,同時從台下的掌聲和笑聲中,可以證明他們是在聽,聽懂了,而且很歡喜。演講後兩校都有學生發問,問得相當聰明,由此可見,好學校就有好學生。
此外,值得一提的,這次回臺灣,於九月十七日至十九日的三天之間,辦了第二次的社會菁英禪修營,被遴選參加的有三十八位,很有特色。例如通常參加我們禪七的人,總是女眾占的比率較大,男眾往往只有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菁英禪修營則恰巧相反。今春第一次的禪修營,女眾只有九位,這次第二屆的女眾還是九位,比率是四分之一。不過不論男女,多半很認真,亦很優秀,現將第二屆的名單介紹如下:
姓名 | 服務單位職稱 |
---|---|
張芳民 | 中國生產力中心顧問、中油顧問 |
簡錦松 | 中山大學副教授 |
楊 正 | 味丹關係企業副總經理 |
陳宏宇 | 臺灣大學地質系副教授 |
楊正雄 | 泉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林阿煙 | 薪傳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
古漢忠 | 忠潤企業有限公司負責人 |
林武堂 | 省住都局衛工處處長 |
陳黃淑惠 | 大眾商業銀行董事 |
董美惠 |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技正 |
楊麗香 | 臺灣北區電信管理局電話費查詢中心管理師 |
陳秀允 | 元富證券公司總經理 |
尤雪萍 | 英商渣打亞洲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
張麗姿 | 宏廣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部協理 |
潘維剛 | 中華兒童育樂福利促進會理事長、北市市議員、立法委員 |
黃銀滿 | 《中國時報》資料室主任 |
陳淑瑛 | 北投國中輔導主任 |
楊英風 | 楊英風事務所董事長 |
林哲生 | 洪建全基金會文經學苑苑長 |
方振淵 | 統一翻譯公司董事長 |
薛鳳枝 | 順昌倉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順大金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劉植生 | 《中國時報》財務長 |
戴萬鐘 | 福堡建設公司常董 |
謝敬義 | 臺灣電力公司地質工程師 |
王景益 | 勤業會計師事務所主持會計師 |
葉榮嘉 | 葉榮嘉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 |
紀德旺 | 紀德旺律師事務所律師 |
羅森棟 | 臺灣省政府新聞處長 |
林鐘英 | 統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協理 |
朱 楠 | 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簡任檢察官 |
張溫昌 | 生產力建設董事長 |
賴南貝 | 統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經理 |
劉偉剛 | 太設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
陳榮河 | 臺灣大學土木系教授 |
黃燦輝 | 臺灣大學土木系教授 |
杜夷波 | 雷騰資訊有限公司經理 |
經過三天的禪修活動,他們的感受和心得,雖有點辛苦,但非常值得。這些人之中,有的對於禪或佛教完全陌生,有的小有基礎,但也有若干是抱著度假的態度上山,結果都能帶著健康的禪修方法和正確的佛教觀念,回到他們的工作崗位,並將有助於他們在事業上的發展及對社會的貢獻。這次的課程項目,大致和第一屆相同,但其進行的方式、講解的內容,並不相同。這也跟我主持禪七的情況相似,我在東西兩個半球主持禪七,已經超過百次,我的開示內容,還沒有一次是完全相同的。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7 春夏秋冬|二六、綜合檢討會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