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7 春夏秋冬|三五、古教堂.鍊金街

聖嚴法師

三五、古教堂.鍊金街

過橋之後,穿過幾條石塊鋪砌的街道,上了一個緩坡,舊皇宮古城堡便矗立在山丘之上。路上的石塊,有大有小,而且鋪成圖案形狀。皇宮前的一棟大建築物,就是現在的總統府,附近是各部會的辦公大樓,真正的古城堡遺跡,尚在後面,看來冷冷清清。倒是現在政府的辦公大樓非常雄偉,進門處也排列著精美的石雕。

穿過總統府的後院,看到一座噴泉的力士石雕,相當可愛。

然後,就看到了代表著布拉格宗教建築之寶的聖維妥斯大教堂(St. Vitus
Cathedral),這座教堂是於西元一三四四年由波西米亞國王盧森堡的約翰(John of
Luxembourg)奠基,他的兒子就是後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查理四世(Charles IV, The Holy Roman
Emperor),先後經過約二百五十年,始建築完成。到了西元一八六○年,又花了六十九年的時間來整修。所以它的建築,若從外貌看來,要超過倫敦西敏寺大教堂的多姿多彩,尤其是上百座森林似的尖塔,高矮大小不等,錯綜配置於大教堂的上下四圍,高的有十多層樓高,最低的也有一層樓高,這些尖塔,除了裝飾及象徵接近通向天國之外,並沒有其他的作用,若非國力強盛,人民生活富裕,不可能做這些與實際生活無關的宗教建築,它的名字叫Pinnacle,在世界建築史上是一個奇景偉構。

聖維妥斯大教堂的後側,像森林一樣的建築表現。

在聖維妥斯大教堂的右後方,另外有一座中古時代的女修道院名為「聖喬治」(The Basilica of St.
George),是古羅馬巴西里亞風格的教堂,非常簡樸,甚至是簡陋。這座教堂的屋頂以木板平鋪而成,牆壁及聖壇是灰磚砌造,四周沒有雕刻,也沒有彩色玻璃,僅在聖壇上方有個弧形的穹窿,畫了一幅彩色的壁畫,其他部分都是灰褐色,有點陰沉沉的感覺。當時那些修女過的何等清苦的修道生活,可想而知。可是,這座修道院在中古時代卻是貴族女子受教育的中心,它有一個寫字間,世界藝術史及音樂史上許多有名的原始手稿,都是創作於此。

我們從聖喬治教堂出來,在露天喝了一杯好貴的咖啡。然後進入一條稱為黃金街(Golden
Lane)的小巷。聽它的名稱,一定以為是有金碧輝煌的建築物,其實是古城堡內最古怪的一系列平房建築。屋窄、門小、窗小、天花板低,類似一排玩具屋,紅粉牆、紅瓦頂、木板門,房子雖矮,卻有上下二層,每間的屋頂前部都有一個老式的煙囪,面街而立。這條街是西元十六世紀時政府建的,當時的國王既相信神通又相信異能,聽了一位術士的意見,以化學的方式鍊金,他就派了士兵及鍊金的術士在古堡內的這條小巷裡工作。事實上當時並未鍊成黃金,現在成了販賣各項文物及紀念品的禮品店,對象都是外國的旅客,連像我這樣的人,都到那兒買了三本相當貴的書,其中一本是圖文並茂銅版印刷的《走過布拉格的歷史》Prague: A Walk Through
History
)。因此,性空法師說:現在這條小巷才算名副其實的鍊金街,過去沒有鍊成黃金,現在鍊出了美金。

二十世紀初,有一位出生在布拉格的存在主義哲學家,名叫「法蘭斯.卡夫卡」(Franz
Kafka)。他曾經在這條街上的第三家住過,門邊牆上現在尚貼著他的大名,所以這間禮品店的生意特別好。他是一位哲學家、詩人,也是畫家。他的畫實際上很像卡通。可惜三十多歲就過世了。他的父母是德國人,住於布拉格市內,卡夫卡出生的那棟樓房,如今是一家商店,因為無人出錢把這棟房子買下做為卡夫卡紀念館,僅在門外的牆上,掛了他的人頭相片,表示紀念。

離開了鍊金街,穿過一條城堡內的坡道,一邊是石壁,一邊是高牆,古代的武士們走在上面一定顯得很威風,而現在這條坡道的兩旁,擺滿了兜售廉價禮品的小地攤,相信他們每天收入不會太多。

穿過城堡的大門,我們又去看了另一座名叫「聖尼格拉斯」的大教堂(St. Nicholas
Church),這座教堂原先是哥德式,後於西元一七○四年由幾位著名的藝術家設計改建成巴洛克式。它的特色是圓拱屋頂的壁畫及雕刻十分精美,讓人有進入天堂和諸聖同在的感覺。因為那天正好是星期日,我們在此教堂內,看到他們正在做彌撒,由一位七十多歲的老神父,穿著綠色的聖袍主持儀式,另外有十位修士,穿著黑袍白褂。他們也焚香、點燭,六支白色的大蠟燭分成兩列,還有四支白色的小蠟燭分置於四角;他們也用香爐,不過是提在手上,點燃後向信眾揮擺。在教堂內右側的二樓及三樓,是唱詩班及樂隊。見有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正在指導一群婦人演唱及演奏著聖詩。那兒有上下層兩排管風琴的大銅管子,所以唱詩伴奏時不需麥克風,整個教堂都聽得很清楚。當天看到參加彌撒的信眾有兩、三百位,多半是中年以上的人士。

這天的上午,我們走了很多地方,很累,也很餓,但又找不到東西吃,所以步行到查理橋北端的購物中心,已經十二點三十分,我們採購了麵包、乾酪、麵、米以及幾個罐頭。那兒的物資非常缺乏,從購物中心進出的民眾,像潮水一般地擁擠,貨架上能被選擇的食品卻又不多。

到了下午一點,我們提了滿重的東西,在走回旅館的途中,發現路旁有一家貼著英文招牌「美國招待所」的披薩店,所以進去要了七塊披薩及三杯咖啡,畢竟是非常餓了,每塊三十五元捷克幣的披薩,性空及果谷二師,每人各吃三塊。結果發現裡面的服務人員不是美國人,披薩的味道,也和在美國吃到的不一樣,價錢倒跟美國差不多。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7 春夏秋冬|三四、舊城廣場.查理橋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7 春夏秋冬|三六、演講.找行李.訪問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