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九蓮寺.靈山一會坊
四月十二日,星期一。
五點起床,六點早餐,接著整理行裝。這時候,宏道法師知道我在他們的賣店,購得一本賓川縣志編纂委員會編製的《雞足山志》,他特別另外送了我一套清初范承勳編的《雲南雞足山志》共十卷,最難得的,這是用鋼版蠟紙逐字刻成用油墨印刷的,相信它的印行部數,一定不會太多。同時附帶送了我一張石版刻印的《雞足山指掌圖》,那是一九八七年由雲南賓川雞足山佛教協會刻印的,對我而說,的確是非常貴重而值得珍藏的禮物。
上午七點,全團從祝聖寺步行到山下的大三門「靈山一會坊」,因為有了四月九日那天乘車摸黑上山之時,車輛陷入路邊軟坑的經驗,四輛遊覽巴士的司機,都拒絕把車開上祝聖寺載我們上山,但在原先的計畫中,旅行社也沒有為我們安排馬匹下山。只好委屈大家,效法古德行腳,路程大約十五華里,腳程大概是一個半小時,我們的旅行團則走了將近兩個小時,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也是一場相當困難的旅程。我及十一位出家眾,倒是坐上了馬匹,走另一條馬道下山,目的是距離靈山一會坊西面約一公里處的「九蓮寺」。因為有感於該寺當家師的頻頻邀請,我的身體又非常虛弱,所以旅行社給我們做了這樣的安排。

作者與雞足山九蓮寺僧眾、行者合影於大殿前
九蓮寺建於明嘉靖年間(西元一五二二―一五六六年)原為「接待寺」,因它就在雞足山的山麓,入山之前可以在那兒歇腳,後來成為山上退休老僧靜修的地方,經過萬曆三十八年(西元一六一○年)、順治十四年(西元一六五七年)、康熙三十年(西元一六九一年),累次的整建重修,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嚴重破壞,於一九八五年大陸政府又撥款修復,並增添屋宇,重建後的總面積為一千二百二十六平方公尺。該寺三面環山,建於類似太師椅形的山谷前方的平台之上,寺院的格局,小巧玲瓏。是一座四合院的建築,大門開在右側,面向雞足山的靈山一會坊。大雄寶殿是單檐歇山式三間建築,殿中供奉過去迦葉佛、現在釋迦佛、未來彌勒佛的三世佛像。兩殿兩側有廂房,左為禪堂、客廳,右為達摩殿、伽藍殿,後邊是廚房、僧房、齋堂。三門內供的是彌勒佛及韋馱菩薩像。一座小小的庭院,分成上下兩段,花木扶疏,還栽有幾棵亞熱帶的果樹,非常幽靜,真像是小說中描寫的洞天福地,人間仙境。雖然建築物的材料相當的簡陋陳舊,由於比丘尼眾善於照顧打理,看來是一座相當寧靜溫馨而給人有一種祥和安定感覺的環境。真是一座福人住福地的道場。現在寺內有尼眾五人,另有幾位優婆夷在那兒發心修行。
在九蓮寺大門之內有一方菜圃,寺外門前是一大片的板栗園,樹齡都在百年以上,盤曲如虬、生機昂然,它既是農園的一項產業,也是寺前的一大片景觀。本來是屬於九蓮寺的寺產,其中大部分,目前已屬於附近農人在經營。

九蓮寺外門前的一大片板栗園
此時,我們從山上騎下來的馬匹,還在九蓮寺外的板栗樹下等候。因我見到宏道法師是徒步走下山來,跟我們在九蓮寺會合的,接著我們要同去靈山一會坊前的廣場,跟全團的人員會合,準備登車,開往大理市去。我問宏道法師:「從九蓮寺到靈山一會坊,要走多遠的路?」他說得非常輕鬆:「就在這東邊的附近,大約兩、三分鐘的腳程就到。」因此,我們就回掉了馬匹,跟著宏道法師走向「靈山一會坊」。
曾見小說中描寫的神仙世界是「山中方七日,世上數千年」。雞足山的「兩、三分鐘」的確很長,我們走在遍野是等待收成的蠶豆田埂上,猶如下棋時的一把棋子,在棋盤上沿線走動,花了大約三十分鐘,才看到「靈山一會坊」的大牌樓。

雞足山三門——靈山一會坊
「靈山一會坊」是象徵著雞足山的大三門,創建於明末萬曆三十一年,文革期間被砸毀,一九八五年,由大陸政府撥款,修復成原貌,是五柱三樓重檐斗拱式,頂覆黃琉璃瓦,以藍、白、黃色彩繪,二側是兩道向外排開的八字形短牆,牆口各有一座石獅,這是典型的中國寺院大門,而其彩繪等工藝,都是出於當地白族工匠之手。看來相當雄偉壯觀,真的能令人感到:「從此向前,即將進入靈山聖地」的氣勢。現在開上祝聖寺的汽車路,便從這座大牌樓的右側通過。這座三門,僅供遊客憑弔,並沒有門戶的作用。
原本的「靈山」是指印度王舍城的靈鷲山,在《法華經》中是指釋迦世尊快將涅槃之前,在靈鷲山為八萬人天說《法華經》稱為「靈山會」。
中國隋朝時的天台智者大師,於誦《法華經》至〈藥王菩薩本事品〉的「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句下,突然進入法華三昧,親見釋迦如來的靈山一會,儼然未散。4
此在《法華經》的〈如來壽量品〉中也曾說到:釋迦如來壽命無量,常在靈鷲山說法度眾生。這就是雞足山靈山一會坊名稱的來源。它跟迦葉尊者在山守衣入定的故事,並沒有一定的連帶關係。但是《法華經》的〈如來壽量品〉也明明告訴我們,佛是「常在靈鷲山,及餘諸住處」的。可見釋迦佛既然常在印度的靈鷲山,也常住在其他的地方,我們當然也可以相信,釋迦如來恆在雞足山說法度眾生了。我們全團的人員,分兩路下山,而在這座大三門前會合拍照,也可以相信是來參加釋迦如來的靈山一會了。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8 行雲流水|二七、僧青年.毒瘤.挑水.下山路.密談.著涼了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