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八角街.天珠.分組檢討
四月二十三日下午四點三十分,離開大昭寺,接著參觀該寺周圍非常有名的「八角街」。這條街道,圍繞著大昭寺的四周,全長八百公尺,原來是朝聖者用來旋繞禮拜的步道,年長日久之後,就在這條步道的兩旁便擠滿了土產店和小攤販。每一位朝聖者及觀光客,到達大昭寺,就很少不去巡禮這條八角街。現在雖然已經變成了商品買賣的市場,我們還是去逛了一趟。
我們在八角街見到好幾位年輕的喇嘛盤坐在道路的中央,平和自然地唱念經咒,搖著鈴子,打著小鼓,不斷的向遊客行人,表示敬意和祝福。他們的目的也是希望得到一些財物的布施。他們不是叫化子,甚至是模仿密勒日巴那般的行吟僧。也看到許多兒童追逐從外地去的遊客,拉著、扯著遊客的衣角,窮追不放,嘴裡嚷著:「一毛錢,一毛錢。」因為他們的手臉衣衫都很髒,弄得不好,他們會用臉擦你的衣服,表示親切。當我進入八角街時,團員菩薩們擔心我會被那些兒童騷擾,所以前後左右都有人給我保護,但是竟然沒有一個兒童想來向我要錢。大概他們看到我剃著光頭,穿著僧服,也是一位喇嘛,他們的傳統信仰,對僧侶只有恭敬、供養,豈會向喇嘛要錢,從這也可以看到西藏人對佛教信仰的可愛。
因為我很疲倦,走了不到半條街,便折了回來。
我們也在那兒發現有許多西藏青年,身上掛滿了西藏之寶的「天珠」及「山珊瑚」、「綠松石」等稀珍玉石,當街兜售。臺灣去的旅客,都知道那些寶物,相當名貴。若發現價格公道,多少會買它一、兩件。可是也要識貨才行,在這條八角街上,處處可能遇到這些寶物的膺品。「天珠」在西藏乃是寶中之寶,不可能滿街都是,但在八角街上,你可以用稱去稱、用斗去量。其中最差的是塑膠製品,好一些的是大理石粉的合成製品,更好的是瑪瑙粉製品,也有本身就是瑪瑙的一種。所謂真正的「天珠」,究竟是什麼樣,那真的要具有行家的慧眼辨識,方不致上當。據說天珠有避邪、順氣、療病的功能,我也真的曾經將一位在家弟子送我的一顆天珠擺在貼身的口袋裡好幾天,對我卻並沒有任何明顯的反應。
不過這些稀珍的寶石,在西藏愈來愈少當係事實,許多西藏的喇嘛和藏民,以及若干通曉藏情的漢人,或為虛榮、或為供養、或為斂財,便一批一批的從各寺院以及民間去蒐集,然後轉運到海外。這對西藏來講,倒是一項祖先遺產的流失了。
當天晚上,回到假日飯店的晚餐之前,有一位臺灣去的姓劉的青年,到旅館來看我,因為他的西藏老師,在電視上看到了我們的消息,轉告了他。
他來到西藏才四個月,本來已在臺灣出家為喇嘛,到了西藏還不被接受,所以改穿了俗裝,準備要在西藏學習四年的藏傳佛教。他在臺灣時,已經知道我的名字和法鼓山的動向,所以我祝福他早日學成,然後到我們法鼓山繼續為藏傳佛教的研究和發揚而做貢獻。
晚餐後,就在假日飯店的餐廳,以乘車的組別分成四組,出家眾也另成一組,提出每一個人在這趟大陸佛教聖跡巡禮之行的心得報告,做成綜合性的紀錄,然後由各組推出兩位代表,將整理綜合了的內容,準備於第二天回到成都之後,向全體大會提出報告。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8 行雲流水|五五、大昭寺.酥油茶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