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化城寺
我們從天台正頂下來,到了九華街,從後街也就是原來的舊街道,進入一片廣場,中央有一個突出地面約一米高而露天四方形石壇,正面刻著三個大字「娘娘塔」的塔基,聽說地藏比丘的生母,從新羅來到九華山,後來出了家,為了紀念她,所以建了這座石塔。從《地藏菩薩本願經》看,地藏菩薩是孝子孝女,這位地藏比丘也用佛法來報答他的生母。
面對娘娘塔的正前方,就是懸掛著「九華山歷史文物館」橫額的化城寺,導遊人員說:「我們去參觀化城寺。」結果我們所到的是文物館,還以為走錯了地方。在此文物館中,展示出九華山的歷史人物,以及地藏比丘的傳記壁畫。在文革(西元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之後,九華山的佛教文物是非常少的,所以我們看到的多是仿製品,而對地藏比丘的傳記傳說,也和歷史有不大相同的地方,因為那是附和民間信仰傳說的需求而製作的,也是為了遊客的興趣而設的。

化城寺是九華山最早的一座寺院,可惜在一九六八年寺中佛像、法器全被砸毀。
化城寺這個名稱,應該跟《法華經》的〈化城喻品〉有關。此寺的由來,相傳於東晉安帝隆安五年(西元四○一年),有天竺高僧杯渡來此建庵。此寺與地藏比丘的關係,應該是唐肅宗至德年間(西元七五六─七五七年)的事。這也是九華山最早的一座寺院,到了清朝聖祖康熙年間(西元一六六二─一七二二年),化城寺也是九華山諸寺之中,最大的一個叢林。
民國十八年(西元一九二九年),容虛法師在此寺創辦「江南九華山佛學院」,我的先師東初老人於民國十九年(西元一九三○年)到九華山,也曾經成為這所佛學院的學僧,當時主持佛學院的是寄塵法師,所以我到此寺,很有感觸。
不過,在一九六八年,全寺佛像、法器全被砸毀,到一九八三年,國務院批准該寺為漢族地區的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也許正因此寺乃是九華山歷史最久的道場,所以文革之後,選中它做為歷史文物館了。
我正想要問導遊,化城寺現在還有出家人住著嗎?猛然抬頭,便看到有兩位僧人,坐在文物館後進大殿的石階上,好像是在等待什麼人?或者是在看守什麼東西?當地導遊就暗暗告訴我:「請到裡邊坐坐吧!」
原來那兩位比丘是化城寺的監院和知客,聽說還住有五位比丘,佛教協會正在設法把文物館收回,使化城寺恢復舊觀。我送了一份供養,就辭別出來,到聚龍賓館午餐。我們全體人員除了兩、三位外,大概都不知道我曾經真正地進入了化城寺,並且也見到了那兒的出家人。
其實,化城寺不但是九華山最早的一座寺院,也是九華山現存八十二座寺院中,最早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寺院之一。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9 步步蓮華|一三、九華山的現在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