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9 步步蓮華|一五、祇園寺

聖嚴法師

一五、祇園寺

下午二點四十分,訪問祇園寺,其實就在聚龍賓館隔著一條路的對面,坐落於東崖的西麓,也就是九華街的入口處。

現年七十二歲的方丈仁德長老,非常客氣地在三門口迎接,當天上午為了接待我們,他特別從上海趕回九華山;他是全國政協的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安徽省佛教協會會長、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也是九華山佛學院院長。他是我江蘇同鄉泰州人,聽說臺灣的了中法師,是他的師兄。他到九華山已經四十多年,目前正在籌畫建築一座九十九米高的地藏菩薩銅像,特地把模型請出來要我指教。現在的大陸寺院,對於殿宇的重建、翻修,做得非常積極,也非常快速,他們還要創造這一代佛教徒的文化特色,那就是各大道場、名山、古剎,競相發起建造大佛像和巨型菩薩像。

仁德長老引導我們,從一條雕刻著蓮花圖案的石板通道,進入他的方丈室時,在通道盡頭的石壁上,見到一條一尺多長的白色小蛇,仁德長老首先說:「這個季節還不應該有蛇出洞,開春以來這是第一次,平常在祇園寺很少看到蛇,只要不去惹牠,是沒有關係的。」

祇園寺始建於明代,寺內建築鱗次櫛比,現在大都建造了大佛像和巨型菩薩像。

我說:「在聖地看到的小蛇,就不是蛇,牠是小龍,是三寶的護法;上午在天台正頂的天台寺,見到小老鼠,那不是鼠,而是小象,是象徵著九華山讓我處處見到有龍象。」

仁德長老告訴我,目前祇園寺有僧眾十五人,這兒也是九華山佛教協會的辦事處,所以他不僅是祇園寺方丈,也是全山的總負責人,相當忙碌。我看他的面貌似曾相識,就想到我有一位同學,是僑居美國洛杉磯的幻生法師,是泰州光孝寺系統的人,跟仁德長老非常相似,我問他認識這個人嗎?他說他沒有印象。

祇園寺的歷史並不很久,始建於明代,稱為祇樹庵,在清聖祖康熙年間(西元一六六二─一七二二年),它是化城寺的東序寮房,到清仁宗嘉慶年間(西元一七九六─一八二○年),才獨立成為叢林。當時的住持隆山,在八十二歲時圓寂,三年後開缸,顏色如生,寺僧裝金供奉,而在民國時代,肉身被毀。清德宗光緒三十年(西元一九○四年),此寺成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首,民國十四年(西元一九二五年)時,段祺瑞贈額祇園寺「慧日常明」四個字。一九八五年,在此寺舉辦「安徽省佛教九華山僧伽培訓班」。第二年九月,該寺恢復十方叢林制,仁德為首任方丈。該寺的建築殿宇,是依著山勢層層疊疊、迴旋曲折、鱗次櫛比、氣勢磅礡,為全國重點寺院之一。此寺的建築群,由靈官殿、彌勒殿、大雄寶殿、客堂、齋堂、庫院、退居寮、方丈寮、光明講堂等九座單體建築物組成。除彌勒殿及大雄寶殿是宮殿式之外,其他均為民居型式。它們部署在四層的台基上。各殿不在同一中軸線,乃依地形而建。

臨別之時,仁德長老贈送我一尊一尺多高木雕金裝的地藏菩薩坐像,也跟我們全體團員做了開示,同時還依依不捨地把我們一直送到該寺的三門外。這是我們這趟大陸朝聖行程中,遇到長老級的方丈,而且又待我們如此親切禮遇的少數。我問他有沒有新編的《九華山志》,他說一九九○年出版過五千冊,現已絕版了;到了當晚八點,不知他從何處找到了兩冊,派侍者送來了聚龍賓館。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9 步步蓮華|一四、化城寺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9 步步蓮華|一六、旃檀林的大悲殿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