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9 步步蓮華|二一、三論宗.宗仰

聖嚴法師

二一、三論宗.宗仰

棲霞山在中國佛教史上的重要性,是因為那兒醞釀出了三論宗。

在法度時代,就有來自遼東的僧朗,以法度為師,接著就成為該寺的住持。他精通《華嚴經》以及《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的空宗三論,故被尊為江南三論宗的初祖。

僧朗也被梁武帝尊為師,故於天監十一年(西元五一二年)派遣僧詮、僧懷、慧令等十人,親近僧朗,諮受三論要義。後來僧詮盛弘三論,他的門下有法朗、慧辯、慧勇、慧布、慧峰等。其中法朗的弟子吉藏嘉祥大師,就是中國三論宗的集大成者。所以棲霞山是三論宗的發祥地。

當時的僧詮,住於棲霞山的止觀寺,據說就是棲霞寺。

臺灣的佛學大師印順長老,學窮三藏而服膺於《阿含》的因緣論及龍樹的中觀學,但他的基礎是奠定於民國二十三年(西元一九三四年)在武昌佛學院,閱覽三論宗的章疏,同年也曾往棲霞山,瞻禮三論宗的古道場,並撰寫〈三論宗傳承考〉;民國二十五年(西元一九三六年),太虛大師也囑其為武昌佛學院的研究班,指導三論之研究,以此可見,棲霞山也是印老的法源所在。

在陳、隋以及唐太宗貞觀年間(西元六二七─六四九年),有一位智聰禪師住於該寺,受戒的僧俗弟子有三千多人,盛極一時,到了唐末武宗會昌年間(西元八四一─八四六年),殿宇全毀,唐宣宗大中五年(西元八五一年)重建,改稱妙因寺。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西元九八○年)改號普雲寺,到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西元一○○八年)改名棲霞禪寺,到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西元一三九二年),冊封為棲霞寺。

棲霞山雖為江南佛教古剎,隋唐以下該寺出的人才不多,有資料可見者,明初有素庵真節,明武宗正德十六年(西元一五二一年)有袁了凡的師父雲谷法會禪師,擔任住持,興建殿宇,廣接四眾。此後直到民國初年,有宗仰上人復興該寺,根據這次在棲霞山所得的小冊子《棲霞山簡介》,對於宗仰上人和該寺的因緣,有如下的介紹:

宗仰上人(西元一八六一─一九二一年)於西元一九一九年來棲霞寺任方丈,他不但精通佛法,詩畫金石也卓然成家。西元一九○一年在上海,時與章太炎、蔡元培、鄒容等革命名流交往甚深,創辦《蘇報》,鼓吹反清,號召革命。第二年,宗仰被清廷通緝,流亡日本,結識孫中山,曾慷慨傾囊資助革命,孫中山對他甚為感懷並器重,交誼日篤。當宗仰主持棲霞寺時,立下重建寺宇弘願,他了解孫中山對佛教有精闢的見地:「融攝世間出世間一切善法甄擇進行,以求世界永久和平及眾生完全之幸福為宗旨」,對孫先生更為崇敬。此時,孫中山獲悉宗仰有重建棲霞寺之意,遂率先捐獻銀萬元,做為歸還早年宗仰資助革命之款,由於孫先生的支持,各方恭賀贊助者雲集,為棲霞寺的歷史增添了無上光彩。

可見該寺到現在為止,對宗仰上人的事蹟還是非常重視,因為目前的棲霞寺,就是重建於宗仰上人之手。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9 步步蓮華|二○、同鄉法師.千佛巖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9 步步蓮華|二二、棲霞山的殿宇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