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9 步步蓮華|四二、靈巖山寺

聖嚴法師

四二、靈巖山寺

離開寒山寺驅車前往靈巖山寺,到達山下已是十一點。

在我們最初預定的行程計畫中,靈巖山寺是參訪的主要道場之一,經過亞星旅行社與南京中旅社往還磋商,認為行程急促,時間不夠,要我們將靈巖山改為虎丘山。直到今天早上起床後,我向我們自己的旅行團負責人施建昌居士建議:「能否向蘇州中旅社要求,把虎丘山的行程改為靈巖山寺。」轉達給我們亞星旅行社的薛一誠居士,他說:「可以交涉,盡力而為。」立即獲得蘇州中旅社的副總經理王鴻根先生首肯,他還說:「佛教的旅行團體,應該安排去靈巖山寺的。」

在我印象中,蘇州的靈巖山寺大概不會太高,應該是很容易去的。可是今天早晨,有一點毛毛細雨,天空忽暗忽明,當地導遊告訴我們,登山路很難行,不但是陡坡,沒有石階,而且非常滑溜;不僅登山辛苦而且容易跌倒。我說:「無論如何總不至於比九華山更高更難罷?」我們是來朝山,怎麼辛苦,怎麼困難,都願意去。

靈巖山寺的建築素樸古雅

靈巖山位於太湖的東岸,在蘇州古城的西郊,根據民國三十二年(西元一九四三年)所編的《蘇州靈巖山志》記載:靈巖山在吳縣西南三十里,高三百六十丈。因此,當我們爬到山腰,就可以西望太湖的景色,在渺渺溟溟中。

登山步道是用青磚和塊石鋪成,路面磚石已被行人踩得相當光滑圓潤,若有點潮濕,便會有點滑溜,向上攀登已感吃力,向下走時,腳底更須小心。本來只有二十分鐘的登山路程,我是走走歇歇、歇歇走走地耗了三十五分鐘。到達山頂時雖然有點累,尚沒有氣喘如牛,也沒有爬出一身汗來。

登山道十分清潔,兩旁有不少的小販,其中也有提供飲食的麵攤。一路上不斷有人向我們兜售各種土產紀念品,可是我們的隊伍看起來浩浩蕩蕩,對這些做小生意的人來說,則頗失望,因為我們是來到印光大師提倡專修淨土法門的道場朝聖,大家一步一聲佛號,哪有閒情逸致去選購什麼紀念品?

從南京陪團而來的江蘇宗教局周祖樸科長,照應我無微不至,他走在我的前面,不斷為我開道,不斷把山路上的攤販商品向道路的兩側移動,攤販們雖未罵人,一路也都有人問:「為什麼不做我的生意?」

我真覺得對那些人抱歉!故也不停地說:「沒有關係,沒有關係,他們都是莊嚴佛國淨土的諸上善人。」對這些攤販念阿彌陀佛,他們好似沒有什麼反應,對他們來講,念不念佛號,似乎已不要緊。

到達靈巖山寺大門外,今(一九九六)年已經七十四歲的方丈明學長老,穿著海青,帶著僧眾,列隊迎接我們,雖是今晨臨時決定來訪,但是該寺的環境及各項設施,都布置打掃得乾乾淨淨有條不紊。

我一邊進入大殿,一邊問明學方丈說:「我們是臨時要求來訪的不速之客,是否為貴常住帶來不便?」

他說:「早就聽到法師帶著貴團體,來到蘇州,我已猜想到大概會來靈巖山的,所以心裡已經有了準備。」

這大概就是彼此心靈的感應吧!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9 步步蓮華|四一、懷恩.寺志.尋根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9 步步蓮華|四三、印光大師在靈巖山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