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九、新昌石城山
五月一日,星期三,晴。
上午六點三十分早餐,七點半從杭州望湖賓館登車出發,經過蕭山、紹興、嵊縣,到達新昌,便是天台山的範圍,它是進入天台山的大門。

刻著「石城古剎」的石牌坊,佇立在林蔭之中。
在新昌的「白雲山莊」用過午餐,便進入大佛寺所在地的石城山,寺宇建在山麓的一個坡面上,下車步行十多分鐘,才到寺前。首先在林蔭之中看到一座石牌坊,眉額寫著「石城古剎」四個大字。
該寺的年輕監院傳實法師,在天王殿前迎接,引我們至大雄寶殿禮佛,我們去庫房的方丈會客室,拜會現年七十五歲的方丈悟道長老;他為了接待我們,特地從東陽市的橫店趕回來,他也是那邊大智寺的住持。看來他的日程也是非常地忙碌,在接見我們之後,略為寒暄,就交代監院陪我參觀大佛寺的各項建築設施,而他又登上專車返回橫店去了。
新昌大佛寺,位於天台山延脈的石城山,開創於東晉,被稱為「天台西門」;齊梁時代開鑿石窟,造摩崖大石佛,據說先後歷經僧護、僧淑、僧祐等三位高僧的陸續經營才完成。傳說這三位高僧是同一個人的三次轉世,因此稱為「三世石佛」又稱為「三生聖跡」。
如果以年代考察,這種傳說是不能成立的,僧護是北齊武帝永明年間(西元四八三─四九三年)來此開鑿十丈高的彌勒石像,僅完成頭部的雛形,因操勞病亡;第二位的僧淑來此,還是因為資金缺乏,未竟全工;第三位是僧祐律師於梁武帝天監十二年(西元五一三年)來此繼續動工,到天監十五年三月大功告成。
這三僧的先後年代,相距並不太久,從永明元年(西元四八三年)到天監十五年(西元五一六年),相差只有三十三年,說他們是轉生了三世的同一個人,是太過牽強附會了。
到了陳宣帝太建七年(西元五七五年),天台智者大師初上天台,經過石城山,此時的大彌勒佛像已經完成五十九年。隋文帝開皇十七年(西元五九七年)十月,智者大師奉晉王楊廣之命,去揚州弘法,又經過石城山,卻在此一病不起,四十五天之後,便圓寂於彌勒大佛石像之前。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9 步步蓮華|五八、西湖.西泠印社.鳳林寺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