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禪與教的興替
從國清寺的沿革來看,原為天台宗的祖庭,到了唐末之後,漸漸成為禪宗的重鎮;南宋時代,天台宗的學者漸漸稀少而禪宗盛行。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西元一一三○年),詔令「易教為禪」,國清寺就成了禪宗的江南十剎之一,來寺參究學禪者四海雲集,以致於後來必須自耕自食過農禪的生活。到了南宋光宗紹熙元年(西元一一九○年),邑令劉潮在其所撰〈景德國清寺千門塗田記〉中,高度讚揚當時的住持治山志南和尚:「建壯屋三十餘間,規模雄偉,儲蓄贏餘。」寺僧實踐著禪農並舉、自力更生的修行生活。到了明末神宗萬曆年間(西元一五七三─一六二○年)國清寺又重振天台宗的講寺門風,與其派下的無盡傳燈法師(西元一五五四─一六二七年)所重興的高明寺幽溪講堂相呼應。
民國二十年(西元一九三一年),靜權法師於國清寺設天台宗佛學研究社,並且與諦閑法師及當時的住持可興法師,合力向政府爭取「易禪為教」,而恢復了國清寺為天台宗祖庭的地位。
經過十年文革的動亂,國清寺佛像全毀,法物遺失殆盡,殿宇被占用,僧侶被驅散。自一九七三年起,經國家批准恢復,以三年的時間整修完成,一九七五年,便開始接待日本佛教團體的訪問,一九七九年,正式對外開放。一九八三年國務院公布國清寺為漢族地區一百四十二座佛教重點寺院之一,翌年恢復天台宗佛學研究社,當時的住持是唯覺法師(西元一九一八─一九九○年),現任方丈可明法師又建造了五百羅漢堂、玉佛閣、伽藍殿等。
目前天台宗佛學社的主講是月真法師,他告訴我說,讀過我的《戒律學綱要》及《印度佛教史》,同時也正為寺內僧眾講天台三大部,我說其中的《摩訶止觀》最難講了,他說:「現在打基礎是採用蕅益大師的《教觀綱宗》,以及智者大師的《小止觀》、《六妙門》。」
國清寺的天台學派,和臺灣也有法系傳流的關係,那就是斌宗法師(西元一九一一─一九五八年),他二十三歲在天童寺受戒,遊方到奉化的雪竇寺後,轉往寧波的觀宗講寺,接著來到天台山親近靜權法師,三年之後擔任佛學研究社副講,民國二十八年(西元一九三九年)回到臺灣,創建法源寺、法濟寺,設立南天台佛學院,造就弘法人才;現在臺灣的天台宗傳人慧嶽法師,即為其高足。這次在該寺看到的幾位青年法師,都很優秀,相信他們除了維護寺院的經營,對於天台學的研究宣揚也會做出貢獻。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9 步步蓮華|六一、天台山的國清寺
發表評論